强化担当履职尽责,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访省发展和改革委主任沈剑荣
记者 陈 澄
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和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都对发展和改革工作作出了明确部署,要求立足新起点、把握新机遇,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围绕如何贯彻会议精神,着力抓好落实促进发展,记者专访了省发展和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沈剑荣。
问:围绕巩固和增强经济运行回升向好态势,2024年的总体思路、目标举措和重点任务分别是什么?
答:2024年,我省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大于挑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及省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高站位谋划发展、高标杆推进改革、高效率统筹协调,统筹抓好扩大有效需求、培育新质生产力、区域协调发展、绿色低碳转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以及“十五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等重点工作,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同时,按照中央提出的“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的要求,兼顾需要与可能,科学编排“奋力一跳”才能实现的目标,既在经济增量上多作贡献,也在发展质量效益上实现提升,为江苏当好全国经济重要“压舱石”“顶梁柱”作出发改贡献。
问:全省发改系统将如何继续着力扩大有效需求,持续提升经济运行质态?
答:目前,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较为突出,市场预期总体仍然偏弱。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着力扩大有效需求协同发力,有效驱动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重点是激发有潜能的消费、形成对经济增长的更大支撑,扩大有效益的投资、稳住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实质贡献,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并带动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
重点做好四个方面工作:一是更好发挥政策效应。适时出台新的增量政策、完善政策组合,持续做好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进一步为经营主体纾困解难。二是更好释放消费潜力。围绕消费产品迭代、消费场景创新、消费负担降低等方面研究制定新一轮的促消费政策,提振大宗消费、壮大新型消费,有序开展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三是更好提升项目效力。充分发挥重大项目“压舱石”与“硬支撑”作用,提前做好项目储备,确保项目等资金。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全省就召开了重大项目建设启动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开年就是开工、开工就要实干”的鲜明导向,今年我省安排省重大项目510个,同比大幅增加。四是更好稳住外贸基本盘。协同做好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跨境电商出口等工作,支持自主品牌产品以及“新三样”等绿色低碳产品出口,发展江苏特色“地瓜经济”。
问:2024年,全省发改系统在积极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将推出哪些举措?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江苏来说,产业科技创新是主攻方向。我们将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搭平台,强化既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预研项目培育,加快突破战略性、前瞻性、先导性前沿技术,让更多创新成果走向大市场。二是拓空间,全面打造“51010”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并开展省级试点,制定实施培育发展未来产业指导意见及三年行动方案,促进产业创新筑基、跨界融合、场景迭代和能级跃升。三是强支撑,着力打造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壮大工业设计、科技服务、数字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平台经济有序竞争创新发展,争创更多全国“两业”融合试点。
问:全省发改系统将如何理解和落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更好联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这一部署?
答:江苏处在长三角、长江经济带的交汇区域,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实施这两大国家战略一直是放在一起提要求、作指示的,我们将认真落实党中央以及省委的决策部署,把两大战略联动起来,更好服务全国发展大局。着重把握好三个方面:一是以放大长三角和长江经济带交汇区域优势注入区域经济新动力。聚焦创新产业协同、交通互联互通、体制机制创新等重点领域,加强耦合、一体推进。加快沿沪宁产业创新带和环太湖、南京、徐州“三大科创圈”建设,做实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整体谋划和建设区域交通基础设施,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加强金融、土地、科技、行政、开放等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调配合。二是以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研究在新起点深化“1+3”重点功能区建设的政策举措,发挥扬子江城市群在现代化建设、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先行引领作用,提升沿海、徐州等板块对全省经济发展支撑,加大对江淮生态经济区等功能板块的改革赋能力度,高质量建设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三是以推进新型城镇化带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促进平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支持南京、苏州率先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城区、县城综合承载功能。
问:聚焦“双碳”目标,全省发改系统将如何推动低碳发展,引领绿色转型?
答: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着力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突出问题、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必然选择,事关当前和长远,是一项需要综合统筹和综合平衡的重点工作。我们将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加快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一是积极探索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路径。系统谋划区域碳预算、市场碳定价、产品碳足迹、企业碳管理、绩效碳考评体系,实施省级碳达峰碳中和试点。制定“两高”项目管理目录,构建省市联动的能耗和碳排放监测感知体系。二是积极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加大对生态功能优势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1+14”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省级试点地区深化确权监测、价值核算、评估认证、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试点,在更大范围推广GEP核算,探索特定地域单元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认证。三是积极推动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稳步发展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研究制定氢能发展行动方案,持续推动新型储能建设,探索开展新能源微电网示范应用,支持沿海地区建设可再生能源发展示范区。
问: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新的一年,全省发改系统将有哪些改革举措?
答:经济发展需要政策发力,但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更为重要。要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统筹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企业和基层活性,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重点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优化一流营商环境。江苏已连续5年位列营商环境最佳口碑省份,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我们将对标国际一流标准,一体优化政策、市场、政务、法治、人文“五个环境”。聚焦企业全周期、产业全链条需求持续优化服务,出台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构建常态化与民营企业沟通机制,依法平等保护各类所有制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二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服务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入实施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行动方案,推进要素市场化综合改革试点。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加力推进价格改革。三是强化开放创新赋能。着力推进“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高水平打造境内外合作园区,建设优势主导产业园中园,支持连云港、徐州共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加快建设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标杆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