务农重本,国之大纲。政府工作报告中,2024年重点工作专门拿出一节部署“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代表委员们纷纷热议,表示将把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加快展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图景。
稳产保供,守护粮食安全
“农场去年种植稻麦1100亩。小麦平均亩产440公斤,水稻平均亩产籼稻710公斤,粳稻740公斤,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省人大代表、南京市六合区春华家庭农场主朱春华说,农场与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签订了5年“绿色农产品生产病虫害防控技术推广与示范”产学研合作协议,选用优质品种“宁香粳9号”,采取综合防治关键技术,为高产稳产打下坚实基础。“农场将加强与高校合作,不断引入新技术,做好示范应用,指导周边大户运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促进产业做大做强,让大家在种植中共同致富,为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粮稳天下安”。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也是省政协委员、泗阳县畜牧兽医站副站长陈前岭一直关注的。他表示,夯实粮食生产基础,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夯根基、提单产,加快提升粮食产能。“要加大对农田水利、耕地质量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助推主产区和种粮农民实现粮食生产节本增效。同时,适当加强高标准农田、综合农业开发等项目向粮食主产区的倾斜力度,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筑牢粮食生产基础。”
“省供销合作社系统年供应化肥395.8万吨、农药3.52万吨,分别占全省用量的六成和一半左右,在保障我省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省供销合作总社理事会主任张建军表示,将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当好为农服务生力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江苏农业现代化走在前贡献供销力量。包括发挥主渠道作用,全力保障农资供应,坚持提质扩面,不断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有效促进农业绿色发展。2024年计划实现肥药集采统配服务面积880万亩。
链式发展,升级乡村产业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能够实现农业从抓生产向抓链条、从抓产品向抓产业、从抓环节向抓体系转变。同时,现代农业竞争已由初级产品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产业链之间的竞争,因此必须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这要以强链主为牵引、补链条为关键、促共富为落脚点,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省政协委员,民建苏州市委会副主委、昆山市副市长单杰建议,培优建强“链主”企业,推动全产业链升级,实现联农带农富农。昆山深化“链主”企业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达67家,去年销售收入达120亿元。“要特别注重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只有整条产业链的组成部分都有利可图,整条产业链才能保持活力,健康发展。”
“我从2000年开始接触农业,深刻感到,做好农村‘土特产’文章,黄土地里也能刨出‘金饽饽’。”省人大代表、启东市忠辉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倪忠辉表示,将持续深耕“土特产”,办好农民合作社,走好共同富裕路。一方面将以“地产三宝”品牌为依托,持续加强与本地农业龙头企业、强村公司的合作,做好农产品的精深加工,打造山药片、香芋条、速冻芋艿等特色农产品。另一方面,将积极抢抓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大好机遇,不断开拓销路、提高销量,让合作社规模越做越大、农村群众钱包越来越鼓。
省人大代表、江苏省农民合作社联合会副会长、连云港市农民合作社联合会会长王统扬调研发现,江苏农业品牌众多,但多而不强问题突出。他建议,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文化内涵、加强宣传推介、打造独特的乡村品牌,提高附加值和综合效益。乡村可依托自媒体平台搞好短视频、直播带货,做好“一村一策”等土特产文章,做优村级集体经济,带动富民增收。
科技自强,提升装备水平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强化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进种业振兴。省政协委员、江苏大学校长邢卫红目前最关注的,就是“加快打造智慧农业芯片高地”。“当前,农业领域智慧芯片多数依靠进口,破解我国农业芯片‘卡脖子’技术难题势在必行。”邢卫红说,江苏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近日揭牌成立,将在研究和开发集成电路与智慧农业交叉领域的农业芯片上发力,大力提升我国智慧农业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在科技创新和拔尖人才培养方面,着重提高青年学生在电子工程、农业智能芯片领域自主创新与工程实践能力。她说,要推动创新技术实践推广,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之外的社会力量推动智慧农业创新实践。增强金融市场支持合力,充分利用政府投资基金及各级各类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支持面向农业的集成电路重大投资项目的引进和发展,打造未来农机产业链。
省人大代表、南京市苏辉果蔬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辉来自农业生产一线,从事农业30多年,此次参会重点关注建设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除了建议建立政策支持体系,推动合作社组建和培训,建立智能调度平台等,他特别提出,要引入新技术和机械设备,投资引入更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机械设备,提高农业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例如,可以推广智能农机和植保无人机,提高农业机械的效益和适应性,减轻人工劳动负担。这有助于提高服务水平,更好地应对季节性需求波动。”
省人大代表、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站长兼省蚕种所所长杨洪建表示,作为农技推广战线的一名代表,一定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认真落实好强农惠农政策,全力扩大高产高效品种、智能绿色技术、高端智能机具的推广应用,加快推动规模化经营、智慧化生产,努力稳面积、提单产,力争多增产。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确保“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
人才筑基,持续添智赋能
人才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链条升级,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这都需要人才支撑,农村特色产业人才培养和乡土资源的利用是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所在,乡土人才能‘出圈’,乡村振兴才能‘出彩’。”省政协委员,宜兴市丁蜀镇西望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范泽锋,十分关注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举措新方法。去年,他发挥自己省陶瓷艺术大师的优势,在陶都中等专业学校开设课堂,让乡土人才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今年,他建议构建多层次的农村人才培养体系,在继续推进现有农村人才培养项目的基础上,针对农村特色产业的需求,设立专门的乡土产业培训课程,培养一批熟悉乡土文化、掌握现代农业技术、具有市场意识的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农村人才需要注重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发展,这包括开展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等,以满足农村人才在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多元化需求。”
省人大代表、泗阳县百春锦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周相民长期扎根乡村一线,他认为应加快培育更多“农创客”。“‘农创客’是指拥有大专以上学历,担任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负责人或拥有股权的人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人才资源。”周相民建议推动“农创客”人才培育与农业产业升级齐头并进。紧扣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发展需求,着眼于综合运用政策引领、信息发布、技术服务、专业培训等多种手段,加快建立一支覆盖农业主要产业、创新引领作用突出的“农创客”队伍,加快实现传统农产品强链、优势农产品延链、新兴农产品补链。
“让更多人才能够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省政协委员、南京农业大学校长陈发棣建议,加快农业强省建设,培育农业科技人才,也要有进一步的政策支持,让农业人才能够真正在农村发挥更大作用,助力江苏农村高质量发展。
记者 颜颖 程晓琳 吴琼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