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起长三角,潮涌长江口。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江口被寄予厚望。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表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发展所向、大势所趋。
加速产创协同,释放发展新动能
“近年来,通过积极探索跨江融合发展,江苏‘南强北弱’‘江强海弱’的局面得到改观。”省政协委员、南通市工商联主席陆建新认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应时之需。在他看来,协同区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跨江融合发展的广度、深度和高度,填补沪苏毗邻区域经济相对薄弱的短板,推动上海、苏南等地的优质高端要素集聚并沿江向西、沿海向北流动传导,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构筑江苏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新支点。
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南通是强有力的突破口。陆建新分析,南通是长江以北与上海联系最紧密、产业创新融合度最高的城市,现有跨江合作园区达17个,半数以上企业与上海、苏南企业长期稳定合作。随着北沿江高铁等工程相继开工建设,“八龙过江”格局加快形成,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是应势之举。
两年前,位于南通如东的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就把企业研发中心建在了上海,利用上海的独特优势吸引人才集聚,大批华东理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来到企业工作。
“企业发展就像一个杠铃,产品开发和营销分别在两端。”省政协委员,江苏爱朋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南通市总商会副会长张智慧说,产品推广营销同样需要跨地区协同联动,公司产品将线上销售中心放在上海,经过几年努力,线上销售额已经超越线下,给企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在推进长江口各区域协同创新的进程中,他发现青年人才的“朋友圈”越来越大,交流氛围越来越好。
“每个城市要找到自己的路。”省政协委员、南京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殷华方认为,城市要学会找准发展方向,充分发挥自身禀赋优势,独辟蹊径,用协同创新的杠杆撬动更多产值。同时,也要多方携手共促长江口营造国际化一流的营商环境,通过“一网通办”等举措深化投资贸易便利化。
加快园区建设,提升创新策源力
启东高新区“打造配套浦东产业园”,园区500余家企业超八成来自上海;苏锡通产业园区科技因子迸发,吸引众多企业落子布局……目前南通已与上海、苏南等地建有上海市北(南通)科技城等19个合作园区。
合作园区,是引领带动协同区建设起步起势的重要平台。“‘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对于南通而言,是一个重大战略利好,也将为我们苏锡通园区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省人大代表、南通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虞越嵩表示,下一步,园区将立足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苏锡常通科创圈、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探索“基地+拓展区”“总部+协同中心”“离岸创新”等模式;积极对接上海、苏南拓展实施“一网通办”“跨省通办”等服务举措,持续擦亮“万事好通·舒心办”服务品牌,共促协同区建成长三角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示范区。
“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南通被委以重任,也具备了进一步提升产业能级条件,但由于各方面原因,南通在先进制造、未来产业、高端人才集聚以及科技创新等方面还存在短板。”省政协委员、南通大学党委书记尚庆飞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就是依托较为完善的跨江通道和南通未来交通枢纽的优势,利用南通较为广阔的经济腹地资源,整合上海、苏州的高端创新资源,在产业创新协同区内建立创新孵化器、科技园区,吸引更多的初创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入驻。
加强江海联动,塑造发展新优势
江海联动,向海图强。数位代表委员表示,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南通市港口地区应拿出“奔跑”姿态,推进港产城联动发展。
南通港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海、江、河交汇处,是我国少有的同时具备海港和江港的沿海港口。省人大代表,南通港(港口)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玉强表示,南通港将抢抓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的有利契机,提升港口服务能力,积极融入长三角航运联盟建设,加快推进江海特定航路报批建设,形成江海联运新优势,加快推动沪通港口之间的离港确认和联动接卸业务在南通港落地,进一步减少物流环节、缩短通关时间。
“近年来,中外运围绕江苏新出海口建设发展规划,在大通州湾进行布局,经营多个沿江和沿海港口,未来,希望以物流服务产业,协同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平台建设,积极响应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求。在南通着力打造绿色现代航运的先行段示范段,推动沿海港口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枢纽融合发展。”省政协委员,中国外运长江有限公司苏中经营片区运营管理部经理、南通市台联会长顾强提出,相关地区和部门要多召开联席会议,集思广益、优势互补,建立人才智库,共同推进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平台建设。
记者 许愿 程晓琳 梅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