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1全国两会 > 两会看江苏 > 正文
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向海图强,争当绿色转型典范
2021-03-09 06:5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戴源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记者 肖勇 摄

记者 黄 伟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优化区域经济布局,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江苏沿海发展确立了“建设令人向往的生态风光带、滨海风貌城镇带、高质量发展经济带”的目标。盐城拥有全省56%的海岸线,如何在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3月8日,全国人大代表、盐城市委书记戴源做客“‘新小华’两会茶座”,围绕“打造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的蓝色增长极”,谈思路、话举措。

做好“海”“绿”文章,打造质量高活力强的增长极

新小华:沿海成就了盐城发展的过去,更承载着盐城崛起的未来。立足新阶段、开启新征程,盐城如何打造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经济增长极?

戴源:盐城拥有长三角最优越的自然生态、最具规模的绿色产业、最富潜力的增长空间,沿海地区是全市活力最强、增长最快、质量最优的板块,我们将全面对标省委赋予盐城“面朝大海、向海发展、赋‘能’未来,成为绿色转型典范”新定位,坚定不移推动产业绿色化、绿色产业化,做好“海”“绿”文章,以绿色转型的定力,努力把盐城沿海建设成聚集高端要素、参与高端竞争的开放引领区,打造成东部沿海发展质量高、活力强的蓝色经济增长极。

突出项目支撑,打造绿色产业集群。产业是沿海发展的基础,也是潜力所在。我们坚定不移推动四大主导产业发展,着力打造现代汽车城,全力建设钢铁大基地,加快布局沿海能源谷,积极做大电子信息港。

做强载体平台,提升沿海发展能级。以滨海港工业园区为战略平台,与响水、滨海两县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发展,积极承接长三角和沿江地区优质制造业转型转移,打造国家综合能源基地、国际一流的现代化钢铁基地、华东地区最大的再生纸及纸制品生产基地和区域性临港物流基地。

坚定开放发展,聚集高端发展要素。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韩产业园地方合作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随着南联北上、东进西拓的开放大通道全面打通,将抓住中韩(盐城)产业园建设机遇,全力打造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将开放沿海、接轨上海作为坚持不懈的发展路径,依托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创新“飞地发展”模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格局。

珍惜最好馈赠,绘就人海和谐相融生态新画卷

新小华:盐城拥有太平洋西岸和亚洲大陆边缘面积最大、生态保护最好的海岸型湿地。如何放大黄海湿地“世遗”效应,为建设美丽江苏、美丽中国贡献更多盐城智慧、盐城经验?

戴源:生态是大自然对盐城最好的馈赠,也是盐城最宝贵的家底。去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08天。我们将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好治污、添绿、留白三篇文章,努力绘就人海和谐相融的生态新画卷。

全力守护生态颜值。以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市为标准,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做好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文化4篇文章,确保今年国省考断面水质全面达标。推进大气环境深度治理,确保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持续保持在83%以上。深入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持续开展千里海堤防护林带和万亩新林场建设,让更多盐碱荒滩成为林海绿洲。

持续放大“世遗”效应。正以世界自然遗产地为依托,打响麋鹿、丹顶鹤、勺嘴鹬这三个黄海湿地“吉祥三宝”品牌,加快建设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打造世界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加强与东亚—澳大利亚候鸟迁飞沿线地区合作,推动黄(渤)海湿地国际会议升格为全球滨海论坛,让盐城湿地保护成为国际典范。

坚决转变发展方式。沿海地理空间“大”但指标空间“小”,我们将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坚决整治“小、危、低、散、弱”化工企业,加快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积极开展约束性指标内部挖潜,不断深化“三项清理”和工业企业资源集约利用综合评价,既保障新上重大项目需要,也进一步提高亩均产出效益。

坚持以人为核心,建设宜居宜业滨海风貌城镇带

新小华: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如何将“空间大”的资源禀赋变成“发展强”的现实优势,加快建设宜居宜业的滨海风貌城镇带?

戴源: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十三五”期间,盐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新突破,区位条件显著改善,城市能级全面提升。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核心,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高品质海滨城市,让老区人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做强中心城区。去年盐城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城市价值明显提升。我们将锚定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标准,不断提升中心城区首位度,全领域、全市域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典范城市。同时,把创建为民的理念贯穿到城市发展各领域,加大老旧小区、棚户区改造建设力度。

做大县域中心。县城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纽带,将积极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集聚30万人为目标,持续加强基础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增强县城人口集聚和综合承载能力。引导每个县域建设一个副中心,完善镇区功能配套,形成一主一副、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

做美沿海风情小镇。充分挖掘海洋、湿地、森林、渔业、红色文化等特色资源优势,统筹规划临海高等级公路沿线的港城、乡镇,打造东部海岸线上的一颗颗明珠。深入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农房改善2.0版本建设,鼓励有条件农民进城入镇,年内改善3.5万户农民群众住房,努力为群众创造高品质生活。

编辑:陈康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