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2江苏两会 > 观点评论 > 正文
六个“环境”,一个也不能缺
2022-01-22 07:07: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作为2022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报告明确指出,优化营商环境要注重综合配套,加快打造综合最优的政策环境、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舒适配套的生活环境、亲商富商的人文环境。这六个综合配套的优质环境,无疑给企业家们吃了定心丸。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增强综合实力、提升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条件和有力支撑,好的营商环境对于市场主体来说,就像阳光、空气和水一样不可或缺。多年来,我省一直注重营商环境建设,不断优化、完善投资环境,外资企业纷纷加大对江苏的投资,不少跨国公司将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等落户江苏。但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继续优化营商环境,还需要下大力气、啃硬骨头,出台更多实实在在的综合配套举措。

对于各地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的这六个优质环境,必须追求全面拥有。营商环境“6-1”,某一个环境不配套,不仅无法等于“5”,有时还会等于“0”。比如,如果一个地方的法治环境出了问题,法律权威和政府公信力透支受损,那么,生活环境、人文环境都不可能太好,客商也会心存顾虑。可以说,政策环境、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环环紧扣,一个也不能少,有一个不完善就有可能满盘皆输。

实践证明,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那么,这六个优质配套环境从哪里来?从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政企沟通渠道中来。地方党政领导要通过沟通渠道及时了解企业家的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把企业发展的痛点、堵点、难点,作为持续改进服务的重点,用心用情帮助企业解难题、渡难关;从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而来,要全面落实减税降费等各项惠企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充分激发企业家创新创业热情,从而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协同发力;从强化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而来。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没有好的法治环境保驾护航,硬件环境再好,招商引资政策再优惠,也难以吸引企业到地方投资经商。各地要强化契约精神,加强诚信建设,把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权益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更好发挥法治的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作用。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也是我省推进新一轮改革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一环。一个地方营商环境优不优,最具感受度、最有话语权的主体是企业。因此,打造综合配套的六个优质环境,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当聚焦于企业的获得感和认同感,让更多市场主体活跃起来、壮大起来,才能既“留住青山”,又让“青山常绿”。

作者:孟亚生   编辑:戴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