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多处着墨,提出要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全国两会上不断传来的好声音,和风春雨般为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劲动力。不久前,江苏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若干措施》,4个方面20条举措,激励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江苏上下正以更强的信心、更大的干劲,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发展迎来“又一春”。
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刘聪:鼓足干劲,力挺民营经济“往前闯”
“总书记强调,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全国政协委员、省工商联主席、省总商会会长刘聪表示,作为服务民营经济的政协委员,他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充分感受到关怀与鼓舞,更觉责任重大。
过去一年,刘聪的履职步伐紧紧跟随民企的需求而动:通过“民企敢闯敢干勇担当助力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大走访大调研、“情暖苏商”恳谈等活动,及时传递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坚定决心,深入江苏民营企业了解所思所想所盼。
加强政策供给、信息对接、情况反馈,政企同心同德、合力合拍,数据显示,市场信心正在恢复,企业投资兴业的意愿加强——2023年江苏省民营经济增加值为7.4万亿元,同比增长6.1%,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7.9%。全省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累计达1396.5万户,比上年底增加35.7万户,占经营主体比重为96.2%。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江苏省工商联成立70周年。“我们将认真落实总书记最新指示要求,在营商环境提升上下更大的功夫,进一步完善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提升经营主体获得感,持续提振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刘聪表示,他将把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转化为干事热情、转化为履职担当的实际行动,为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接续奋斗。
新的一年,省工商联将持续加强对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系列配套政策的宣传解读,助推政策落地生根,同时将引导民营企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首先,引导民营企业保持战略定力,进一步夯实“稳”的基础。持续发挥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大力宣传中央和省委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三个没有变”的坚定决心,引导广大民营经济人士敢闯敢投敢干,切实肩负起稳定经济大盘、解决更多就业、实现员工成长、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的厚重责任。
其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振信心,进一步激发“进”的动能。在优化营商环境上持续完善以经营主体和公众满意度为导向的营商环境评价机制,持续擦亮江苏“营商环境优良”的金招牌。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真心尊重企业家,真心支持企业发展。围绕企业“急难愁盼”,更多深入一线、深入基层,主动回应企业的诉求和期盼,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亲商安商的发展氛围。
另外,积极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立”的实效。做好金融、投资、科技、法律、人才等服务工作,在健全政企沟通机制上持续用力,助力构建政企、银企、链企协同发展的生态体系,引导民营企业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做出新实效。
靖江市委书记张长平:向新求质,实现民企发展“新飞跃”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为我们走好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标定了方向、提供了遵循。”靖江市委书记、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张长平表示,聚焦“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这两个关键词,靖江市将坚持从实际出发,驰而不息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稳步推进高端装备和临港物流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构建以船舶海工、汽车配套、航空航天为主导的“海陆空”现代化产业体系,为支撑泰州实现“中部崛起”、服务“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挑大梁、作贡献。
去年,靖江市成功入选江苏省首批20家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市、区)培育地区名单,系泰州唯一入选县级市。该市一直以实体经济见长,拥有近7000家制造业企业,常年保持在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前30强。2023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00亿元、增长7.5%,固定资产投资513.42亿元、增长11.8%,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2.55亿吨、增长6.1%,进出口总额345.3亿元、增长19.7%,工业开票首破2000亿元大关,主要经济指标增幅持续领跑泰州,连续三年获评省高质量发展先进市(县)。
靖江市被誉为扬子江畔的一颗明珠,52.3公里“黄金水道”“白金岸线”在此绵延,培育出的船舶海工、临港物流等产业持续迸发出火红势头。靖江港,船舶工业“三大明珠”之一的LNG运输船在船坞中加快建造,靠泊在深国际码头的海轮整装待发,满载煤炭、粮油、木材等大宗商品的运输船川流不息,生动展现了“热辣滚烫”的喜人局面。
靖江市拥有全国最大的民营造船基地,2023年船舶产业规上总产值增长39.9%,在全球造船业中占据领先地位。近年来,靖江市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成功落户世界500强青山控股投资的120亿元金属新材料产业园、中国商飞投资的52亿元凯飞民用航空结构件等一批链主项目,5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165个、新开工99个、新竣工53个,入选省重大项目16个,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8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创成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入围省制造业创新转型成效明显地区、省创新示范县建设名单。
站在新征程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壮大民营经济?靖江市的答案是聚焦开发区和项目建设。张长平表示,对靖江而言,必须持续擦亮“国家级”开发区这块金字招牌,将一以贯之拼项目,全面夯实“稳”的基础,推动110亿元航天信控火箭动力产业园、83.9亿元国信2×100万千瓦机组扩建项目等落地落实,确保年内新签约5亿元以上项目50个,新开工35个,竣工20个以上;一刻不停求创新,持续激发“进”的动能,着力招引一批海外人才、高层次人才,组建一批跨区域创新联合体,打造一批“智改数转网联”示范标杆;一往无前塑优势,不断开创“立”的局面,以江阴—靖江工业园区机构升格为契机,进一步完善“大开发区”体系,高水平建设自贸联创区、综合保税区等开放载体。“在新型工业化建设方面发力,到‘十四五’期末,靖江市力争打造形成超3000亿元规模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张长平说。
营商环境是民营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土质”优劣直接关系市场活力和发展动力。靖江市提出,要打造投资者认可的“最优营商地”,实行重大项目“党政领导挂钩、职能部门对接、园区专班跟进”包联服务,有效扩展“容缺预审”“并联审批”“超时默认”应用场景,常态化实现“签约即拿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投产即达效”。坚持亲而有度、清而有为,对有需求的企业实行“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对符合条件的企业落实“柔性执法、轻微不罚”,让“政企同心、双向奔赴”成为美丽风景。
南京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深耕农村,建设双向流通“新商路”
活力满满、韧性十足的民营企业,是江苏经济社会稳步发展的强力引擎。对于民营企业来说,发展新质生产力向“新”求“质”、“换道超车”已经成为大方向,叠加各种利好政策,江苏民企乘势而上、勇往直前。
在浙江台州,崔老板两口子早在15年前就在当地经营了一家酒水门店。“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现如今,我的酒香已经飘出了巷子。”在南京汇通达网络股份有限公司的“千橙OS”等营销工具帮助下,崔老板的门店单日活动订单量超40单,交易额超3万元。此外,在经营实体店的同时,他还建起了自己的粉丝群。崔老板坦言,线上线下融合,不仅让生意更好了,还让附近的乡亲有了“归属感”,大家时不时就会来到崔老板的店里小聚,小店人气越来越旺。
线上线下融合的“东风”吹拂乡镇农村。汇通达深耕农村市场10余年,坚守“让农民生活得更美好”的企业使命,坚持以数字化技术和供应链能力赋能乡镇“夫妻店”,以平台为载体,以全产业链交易为切入点,已发展为行业领先的面向全国下沉市场的产业互联网公司,成为推动数字创新、振兴实体经济、反哺社会民生的重要力量。
汇通达助力崔老板两口子小店“蝶变”,印证广大乡镇“夫妻店”与“数”同行的巨大跃迁,也折射出新质生产力和利好政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美好图景。目前,汇通达业务覆盖全国21个省份、超21.7万家会员店、推动对480万乡镇小微实体的数字化赋能升级。
“作为衔接城乡流通市场的产业互联网企业,汇通达建设新型供应链基础设施,首创了‘平台+会员店’商业模式,基于我国下沉市场的特性,探索出多元且有效的平台经济路径。”汇通达党委书记、总裁徐秀贤介绍,“向下”通过供应链,帮助乡镇的“夫妻店”做大生意、提振下沉市场活力;“向上”通过整合20万小店的需求,帮助供应链和品牌工厂实现“提质增效”。由此,汇通达构建的围绕城乡双向流通“供应端、零售端、数字化创新通路”的“两端一路”建设进入一个稳定高效的发展新阶段。比如,汇通达与荣事达合作成立“中汇达”,生产更加贴合下沉市场需求的空调产品,高效触达农村消费者,2024年冲刺100万套产销目标。
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乡村振兴迎来了新技术、新路径、新机遇。徐秀贤还介绍,锚定乡镇农村,汇通达积极培育新农商、新农人,人才振兴带动全面振兴。2020年以来,汇通达深度参与的“苏货新农人”培训覆盖超6.1万人次,帮助省内各地种植户、养殖户转型升级——把手机当成新农具、把直播当成新农活、把数据当成新农资;与江苏省各地电商协会合作,免费开展互联网工具使用、网络直播带货等培训,超过10万新农商、新农人受益,为农村致富提供人才支撑、为农村产业发展形成带动效应。
“近年来,我省各级政府出台各项政策举措,实实在在优化了民营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民营企业已步入发展的黄金期,让我们能够沉下心来抓发展。”徐秀贤表示,迈入新征程,汇通达将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坚定勇挑大梁、笃定数实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以走在前、做示范的姿态,为企业、资本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稳定预期、向“新”而行,持续提升民营企业信心
“民营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再次给民营经济助力,极大地提升了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民营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德才说。接下来,江苏各地、各部门应围绕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做好政策统筹,畅通沟通渠道。
在杨德才看来,政策制定应把握四个着力点。首先,增强政策的稳定性,以此稳定经营主体预期,进一步引导扩大投资。其次,政策要多问计于企业,通过扎实、精准的调研,找准企业需求。尽量让一些有影响力的企业家参与到重大经济政策的咨询、协商与制定中来,提升政策的针对性及有效性。另外,要坚持“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有机统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同时,在推进“放管服”改革过程中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探索行政执法、行政检查、政务服务等改革,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还应将各地成熟的经验做法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切实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进程。
过去一年,江苏省外贸结构调整实现新突破,民营企业成为第一大出口主体。“外贸是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保证,也是稳定与平衡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杨德才尤为关心江苏外贸民企的困境与发展,他在调研中发现,江苏民企能拼能闯,在长期出海的搏击中增强了韧性,但也有不少企业受三年疫情影响,长期订单占比下降,短期订单的不确定性也在提升,“调研交流中,多数企业特别是加工配套企业和纺织等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对于未来形势的预期都表现得更为谨慎。”
如何在市场剧烈变动中找到更多稳定性、确定性?杨德才建议,要继续推动外贸产业结构升级,切入价值链高端环节。他表示,一方面,要立足江苏“新三样”优势,梳理其中的优势企业,推动其从产业链的中间参与方,升级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高技术“链长”企业,同时加强高技术领域的品牌建设。另一方面,要鼓励有潜力的领军企业,从参与产业链,转变到引领产业链,进而再到主导改造产业链,引领全球分工,提供成熟产品或整体解决方案,带动高技术进出口的快速发展。此外,还要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保护,对于海外侵权诉讼要给予国内创新企业足够支持力度,帮助企业了解海外法规,提供法律帮助,防止海外侵权陷阱,降低相关风险与成本。
不少中小企业发现,当前,海外市场对于ESG(环境、社会和治理)的要求持续提升,ESG成了一把衡量外贸竞争力的“新尺子”。“企业在高ESG标准下,不仅要考量产品成本质量,还要符合海外客户的其他要求,做到生产过程可追溯,这对中小外贸企业而言是新挑战。”杨德才建议,政府部门针对海外市场的ESG要求,及时开展相关政策解读与培训,解决中小外贸企业政策认知难点。与此同时,建立与国际市场互相认可的环保认证,提供环保认证和标准,设立专项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发展绿色外贸。还要鼓励外贸企业使用清洁技术和再生能源设备,使用可追溯再生能源,减少废弃物,生产和出口环保产品。
记者 王梦然 陈澄 姚政宇 统筹 陈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