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是培育工匠的沃土。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江苏省委会副主委、南通大学教授施卫东参加今年全国两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推进本科专业内分类评估、助力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提案,希望以此推动大国工匠、能工巧匠不断涌现。
近年来,随着“3+4”中本衔接、“5+2”“4+0”“2+2”专本衔接等人才培养模式陆续实施,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取得较大成效。施卫东在教学和调研中发现,现行的本科专业评估标准,未切实考虑通过普通高考和通过中本衔接、高本衔接进入本科院校学习的生源差异。这就导致部分本科院校对职教生源的较低学位获得率、考研率存有顾虑,不愿积极主动加强与职业院校协同,减少甚至婉拒面向职业院校招生,最终制约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向上贯通的空间。
施卫东建议,首先,应分类设置本科专业内评估标准。教育行政部门既要依据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高校专业的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分类设置不同专业评估标准,也要针对不同生源、不同人才培养方案,采取“同中有异”的策略,引导和激励本科专业拓展生源渠道。其次,深入完善本科专业评估指标。充分关注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增值性评价,通过对办学条件、课程教学、师资队伍、基地建设等方面的评估,以及对学生成长“幅度”的评估,促进相关本科院校对标补差、自我修正,促进相关专业研究学情、因材施教。
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施卫东建议,可参照一些国家“副学士”学位授予的相关思路,借鉴国内相关学者曾提出的“工士”学位这一概念,探索面向职教生源的本科学位授予标准。专业内评估标准、学位授予标准分类设置后,依托普通本科院校与职业院校、与专业实践基地的合作,相关部门还可试点建设学业转换中心,推动学生进行文化或技能等方面相应补习,为其在普职两种或多种成长通道之间转换创造条件,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找到职业生涯发展的理想道路。
记者 樊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