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举措。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会长、纽思达律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魏青松告诉记者,今年全国两会,他带来一份“关于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的提案”,期待尽快组建国家知识产权法院,以法治力量护航新质生产力发展。
知识产权作为新质生产力中的关键要素,在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19年成立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标志着国家层面开始进行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试点。”魏青松在实地调研中了解到,知识产权法庭目前已有工作人员近300人,2023年全年受案量达7776件。业内相关评估和审议一致认为,试点已取得预期目标,改革方向正确,未来应重点针对优化职能配置和加强基础保障两方面深化改革,建议适时设立国家知识产权法院。
在魏青松看来,知识产权法庭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设审判机构,与承担的繁重任务、重大使命不相匹配,也不利于最高人民法院更好发挥研究制定司法政策、加强审判监督指导等方面的职能作用。
设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对服务保障科技创新,应对科技领域国际竞争,进一步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改革,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三大主要经济体和中美欧日韩世界五大知识产权法域中,只有我国尚未建立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专门法院。”魏青松介绍,目前,大量相关案件由地方中级法院直接上诉至最高人民法院,与我国四级两审制的基本诉讼制度也不尽协调。
魏青松表示,在国家法院体系中,国家知识产权法院作为最高人民法院的下一审级法院、各地知识产权法院及有关中级法院一审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的二审法院,建议对其按照高级法院的层级和架构进行机构设置。
记者 樊玉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