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3江苏两会 > 观点评论 > 正文
“拼”来乡村精彩 “创”出振兴画卷
2023-01-12 19:18:00  来源:宿迁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近年来,宿迁市沭阳县坚持改革创新、务实苦干,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产业振兴为抓手、基层善治为保障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沭阳县桑墟镇条河村榆叶梅基地里,村民周亚琴开始了一天的劳作。每天几十株苗木的选挖和装卸让她倍感疲惫,但是近300元的收入又让她觉得充实且满足。

在位于贤官镇的江苏云朵木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周鹏和工友们默契配合,一片片板材从生产线“走”下来。

华灯初上,位于扎下镇的艺森园里开始热闹起来,“网红”主播聚集到直播大厅,开启新一天的“带货”之旅。吆喝声、叫卖声此起彼伏,一盆盆刚上架的花木被网友瞬间“秒杀”。

深冬,随便撷取的这几个生动场景,便是沭阳县乡村振兴的缩略图。近年来,沭阳坚持改革创新、务实苦干,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产业振兴为抓手、基层善治为保障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2020年,沭阳以1011亿元GDP跻身“千亿俱乐部”,是2012年的2.42倍;2021年,沭阳县实现GDP1162.1亿元,连续两年位居苏北20个县(市)首位,先后荣获综合实力、工业经济等16个“全国百强县”荣誉,位居“全国电商示范百佳县”第六位、江苏农村电商“十强县”首位。2022年,沭阳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继续保持苏北第一,6项工作获得省政府大督查表彰,新入榜7个“全国百强县”。

从“打工大县”到“创业天堂”

“作为基层党代表,亲历双荡村这10年发展,我真切感受到农村这片土地大有可为,是年轻人干事创业的舞台。”沭阳县新河镇双荡村党总支副书记李敏是宿迁市三名党的二十大代表之一,也是双荡村的致富带头人。参加完党代会回村第二天,她就来到双荡村“新村干”公益直播基地向大家宣传二十大精神。

1990年出生的李敏,7岁那年遭遇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永远失去了左臂。2012年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求职中屡屡受挫。彼时,家乡的花木产业如雨后春笋,正处于快速发展成长的时期。“现在大家都在搞花木电商,你来家乡看看吧,这边或许能找到更好的机会。”知道她一人独自在异乡打拼不容易,家人亲戚朋友都劝她回乡创业。一开始,李敏心里是抵触的,自己一没技术二没资金,回乡创业如何开始、万一失败怎么办?

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李敏回到家乡,并注册了一家网店,开启创业生活。返乡后,李敏就收到了新河镇政府的创业“大礼包”:免费电商知识培训+免抵押小额创业贷款。从没有底气到有了信心,李敏成功迈出了创业第一步。在李敏带动下,双荡村的花木电商已由原来的200户增加到400多户。

作为沭阳县创业大军的一员,和李敏一样,现在越来越多的沭阳人返乡创业。

曾经,沭阳是名副其实的劳动力输出大县。数据显示,最高峰时期,沭阳县在外打工的人员高达40多万人。那时候的沭阳乡镇,几乎看不到什么企业,富余劳动力只能往外输送。

“那时候都是以打工为荣,政府动员大家外出打工,租赁大巴车直接送到工厂,为经济发达地区输出劳动力。”当年参与组织劳动力输出的退休老干部徐增山回忆。

伴随着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创业环境的持续改善,这种情景发生了“翻转”,沭阳迎来了打工人员“返乡潮”。围绕返乡人员的创业就业需求,沭阳“量身定制”了覆盖不同主体和全过程的政策“大礼包”。

针对返乡人员的技能培训需求,沭阳开展订单式培训,培养了8200名产业带头人、3.3万名农业经纪人、2.9万名乡土人才,5万名农民持证上岗,让返乡人员免费长本事、创业有底气;在创业资金方面,沭阳设立全民创业风险扶持资金、创业就业贷款担保资金,率先推出电商贷,让创业者后顾无忧;同时,沭阳县还精准对接孵化需求,建成软件园等国家级孵化基地1家、省级创业基地3家、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2家,约30万平方米创业基地,孵化各类创业主体3000多家。

2022年,沭阳又放大招——组织实施“沭商”回归工程,大力开展乡情招商、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吸引越来越多沭阳籍企业家返乡投资创业。目前已有51名“沭商”返乡创业创新,协议投资额100余亿元。

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沭阳返乡就业创业总人数已超28.2万人,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突破30万人。曾经的“打工大县”蝶变成了“创业天堂”。

从“农业大县”到“中国花谷”

深冬,位于沭阳县陇集镇的华东花木大世界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一片火热。

“华东花木大世界项目被列入省2022年重点项目,集盆景和精品苗木展示销售、家庭园艺、工具奇石、会展服务、电商物流、餐饮服务等于一体,建成后将助力沭阳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承载着沭阳花木产业的希望和未来。”沭阳县委副书记、县政协主席张莉萍表示。

在新河镇新槐村,王旭与贝贝夫妻俩直播、打包、发货线上线下忙个不停,他们专做爬藤月季,每天订单超600单,一年的销售额在1000万元左右。

周圈村的姜爱花夫妇,率先把盆景搬上网络销售,网店办得风生水起,一天直播销售超万元。

扎下镇方武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已经成为沭派盆景制作工匠的“摇篮”。通过开展盆景养护、制作、技能培训工作,吸纳当地20余名农户就业,带动周边花农300余户从事盆景制作,助力当地群众增产增收。

目前,沭阳有各类花木电商4万余家,16个乡镇获评“中国淘宝镇”,104个村居获评“中国淘宝村”,成为全国唯一农产品淘宝村集群。2021年,全县花木电商销售额超240亿元。今年,沭阳县颜集镇、新河镇、庙头镇再次荣登“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十亿元镇”榜单,庙头镇聚贤村荣登“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其特色产业均为花卉苗木。

沭阳栽植花木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沭阳花木产业真正发展壮大、逐渐形成气候,起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彼时,沭阳县提出“花木兴县”战略,开始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围绕市场需求扩大花木种植面积。

党委政府想推广,但是面对“吃花木饭”这一新鲜做法,老百姓一时接受不了,加之市场前景不明朗,大家响应并不积极。针对这种情况,沭阳县及时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发动党员干部带头种植花木。

“群众思想不解放,干部带头做榜样。在花木产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政府的‘无形之手’一直在发力。从这个意义上讲,沭阳的经济是‘干部经济’,沭阳的创业是‘干部带头’。”当年亲历花木种植的退休干部孙洪祥回忆说。

324省道花木区,新潼路花木区,205国道,245、344省道路花木区……随着党委政府的推动和市场的升温,一个个花木产区渐成规模,沭阳花木产业以燎原之势迅速壮大。

沭阳县不断完善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力度,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农村电商发展的意见》《沭阳县现代农业项目建设奖励办法》等文件,成功举办淘宝高峰论坛,连续举办九届沭阳花木节,不断提升沭阳花木的品牌形象,放大沭阳花木影响力,推动花木产业由“苗木向鲜花、种植向园艺、绿色向彩色、地栽向盆栽、线下向线上、卖产品向卖风景”转型,促进花木种植、休闲观赏、家庭园艺、城市园林等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推动花木产业向“特、精、专”方向提档升级。

目前,沭阳县已成为江苏省面积最大的花木生产县,生产面积占全省20%,占全国的5%,花木年销售额从2001年的5亿元到2021年的240亿元,是原来的48倍,“中国花谷”的盛誉越来越响亮。

从一家一户种、大家一起销,靠大喇叭叫卖的“1.0版”,到抢抓电商发展潮流,开网店、卖花木的“2.0版”,到如今直播带货的“3.0版”,再到数字赋能、大数据“跑腿”的智慧种植销售“4.0版”,沭阳花木产业实现了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飞跃。

当下,在沭阳花木主产区,随时随地直播带货已成新常态。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数据变成“新农资”、网红成为“新农民”,花木电商产业已成为沭阳乡村振兴的强劲支撑。

从“经济洼地”到“产业高地”

一位研究中国县域经济的专家发现,和全国其他很多县区不同,沭阳县的乡镇工业经济占了全县工业经济的“半壁江山”,这在其他地方非常少见。

“城乡均衡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题中之意。乡镇工业经济占比高,充分说明沭阳的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均衡,也从侧面反映出沭阳优良的营商环境和创业环境。”这位专家坦言。

沭阳县工信局局长丁训正说,近年来,沭阳坚持把乡镇工业经济作为工业强县重要抓手,以工业集中区建设为龙头,以规模企业培育为重点,全面加快乡镇工业发展,乡镇工业已成县域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极和农民增收的强“引擎”。

目前,沭阳县30个乡镇(街道)共有开票销售实绩工业企业2835家,占全县总量78.82%;实现工业开票销售452.36亿元,同比增长11.88%。这是今年前9个月,沭阳县乡镇工业发展成绩单。

位于青伊湖镇的江苏福庆木业有限公司,由沭阳县知名企业家陈长富于1992年创办。“福庆”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先后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

今年47岁的庞树贵,是沭阳县桑墟镇远近闻名的企业家。庞树贵2002年开始在老宅基地内创办旋切厂,从最初一台旋切机开始,到今天,他创立的沭阳县金森源木业有限公司已经成长为一家年销售数亿元,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还参与了相关国家标准制定。

桑墟镇退役军人卢兆飞回乡创办了沭阳兆飞木业有限公司,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庙头镇东柳村的仲海艳,是一位高位截瘫的残障人士,连吃饭都依靠家人照顾,却靠嘴里咬着的触屏笔,成为一名网络创业者,带动10多名残疾人就业;西圩乡残障人士潘磊通过在网络平台销售家具,年销售额100余万元,年盈利20万元……

创业热潮带来沭阳实体经济的强势增长。沭阳县因势利导,加快推动乡镇绿色家居、机电装备、高端纺织三大主导产业转型升级,按照产业布局,着力推进“一区多园”和道口经济产业园建设。

“‘道口经济’是围绕交通枢纽形成一个经济带,能增强城市对过境资源的‘截流能力’,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将‘道路资源’转为‘经济财源’。”丁训正介绍,沭阳围绕京沪高速在沭阳的四个出口,大力发展胡集、扎下、潼阳、十字4个乡镇的“道口经济”,举全县之力打造苏北创业创新高地。

目前沭阳“道口经济”已初具规模。沭阳县委副书记、县长王瑞说,“‘道口经济’核心是做经济,关键要做强产业。我们发展‘道口经济’,就是要示范引领乡镇走出一条带动性强、贡献率高、综合效益好的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新路子。”

从“后起之城”到“文明城市”

“再检查一遍,‘诚信标签’一定不能漏。”在庙头镇聚贤村“小默花卉”直播基地里,负责人杜恒飞叮嘱工人给每一件快递都贴上“诚信标签”。

“诚信标签”是沭阳推进花木电商诚信体系建设的首创性举措。标签上标注着沭阳县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督电话以及投诉平台二维码,从“失信”源头对商户进行监督。至今已随快件发放超过5亿张。

针对花木电商领域的失信行为,沭阳县深入推进“猎鼠行动”,采取最严厉的措施依法打击违法行为,从快递源头守住花木种苗品质底线。

这是沭阳县探索基层治理新模式的做法之一。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沭阳坚持以基层治理为抓手,通过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完善村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赋能乡村振兴。”沭阳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若鸣说。

最近几年,基层治理能力不断优化,基层运转规范有序,但一些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陋习又逐渐露头。

姜若鸣介绍,近年来在江苏北部地区以及周边省份一些乡村,丧事越办越“阔气”,沭阳乡村一场丧事一般要持续3天时间,请戏班的钱,一场下来要好几万元。有些白事甚至有低俗歌舞表演,不仅铺张浪费,还影响身心健康。高额彩礼、升学宴等人情负担也越来越重。“这些畸形人情消费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即使得罪人,我们也要拿出实招。”

2021年,沭阳启动“白事”移风易俗专项行动,成立全县“人情消费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任双组长,县文明办牵头实施。明确倡导县域内丧事不摆电光门、电子拱门、氢气球,不迎祭桌和猪头三牲,不请戏班、不搭舞台、不演出,提倡本村人吊唁不在事主家吃饭,严禁请人哭丧,严禁搞低俗表演。

县乡村三级党员干部主动与党支部签订“人情减负”承诺书,并将抵制高额彩礼、减轻人情负担纳入干部培训课程。各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人情新风村规民约,进而带动全村村民签订承诺书。“当有老人去世后,村两委、民政等部门在丧户办理相关手续时签订丧事简办协议,村(社区)书记第一时间代表村两委上门送花圈吊唁,对丧户进行慰问,免费提供播放哀乐的音响设备。”沭阳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文明办主任崔桂华说。

钱集镇老严荡村陈华以前是“白事”戏班“领班”,现在已转行做清洁绿化。“起初是接不到业务被动暂停,现在是真诚点赞主动退出,沭阳县的‘白事’戏班人员基本都转行了。”陈华说。

从2020年始,沭阳还开展“拒绝升学宴”系列活动,全县9所高中组织万人签名承诺不办升学宴。崔桂华推算,近年来每年全县简办丧事可为群众减少1.6亿元支出;3年来拒绝“升学宴”为群众累计节省约11亿元。

人情负担减下来,教学质量提上去。2006至2009年连续4年间,全县高考本科达线率未超15%,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一度沦为省内教育洼地。2010年,沭阳与江苏教育高地如东达成合作办学协议,结合沭阳教育实际,全面改革,推动教育质量提升。历经十几年发展,沭阳高考成绩连续多年进入全省第一方阵。沭阳县教育局局长宋延飞说,引进沭阳如东高中所带来的“鲶鱼效应”,激活了沭阳教育的“一池春水”,全县高考连续11届已有64520名优秀毕业生考上本科大学,151人考取清华、北大。

“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振兴,提供就业,提高收入,将人留下来、引进来,乡村振兴便有了基础。有了物质基础,乡村更美丽,生活更丰富,吸引力更大,由此走上一条良性循环的振兴之路。”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部部长、教授徐勇在点评沭阳乡村振兴路径时表示,沭阳的乡村振兴之路得力于有良好的组织引领和保障。沭阳样本说明,只要充分发挥地方优势,找准发展道路,乡村振兴大有作为,大有可为,大有希望。

沭阳县委书记、沭阳经开区党工委书记彭伟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既扮靓‘面子’,又夯实‘里子’,全力打造新时代鱼米之乡,努力建成村强、景美、民富、人和的苏北最美乡村。”(何强 丁华明)

编辑:王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