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是全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排头兵”,多项发展指标居领先地位。“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和潜力巨大。”省人大代表、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秦志林带来有关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模式。”在秦志林看来,深化产教融合,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秦志林调研发现,江苏产业与职业教育的融合发展目前仍面临“合而不深”、“校热企冷”、缺乏行之有效的政策激励机制等问题,亟需从政府、企业、院校、行业等维度,构建和完善政策措施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助力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企业、学校、政府主管部门等不同主体,涉及面广、链条长、影响因素多,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多方发力推进。”秦志林建议,政府做好统筹,构建产业与职教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比如,进一步明确将产教融合发展纳入经济发展规划与实施纲要中,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培育和遴选机制,统一人社部门、教育部门之间的人才认定标准,建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负面清单,将校企合作纳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等。
在企业层面,培育一批张謇式企业家;拓宽企业举办职教途径,通过购买服务、委托管理、规范收费等方式,支持有条件的企业举办职业学校或参与公办学校办学;促进产教供需双向对接,打造基于产业端的全省人才供需大数据平台,让学校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与企业需求有效对接。
秦志林建议职业院校发挥主动性,善做校企深度融合发展主攻手。一方面,合理布局职业院校及专业设置,根据省内各地实际逐步扩大高层次职业院校,管控专业的盲目重复设置。另一方面,促进校企人才双向互动,推动省内校企人才资格互认,面向企业招引产业教授,引智入校。在企业建设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落实技术性岗位顶岗实践工作,入企培智。
他还建议发挥行业协会优势,搭建共享人才数据库平台,实现校企人才供求数据智能匹配,使校企合作由原来的“点对点”转为“面对面”。制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资质标准、规章、人才培养标准,提高行业协会在产教融合中的黏合作用。
记者 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