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余萍 邵丹 蒋文超 万程鹏 摄
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余萍 邵丹 蒋文超 万程鹏 摄
出席两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审议和讨论政府工作报告。 记者 余萍 邵丹 蒋文超 万程鹏 摄
“只有真抓才能攻坚克难,只有实干才能梦想成真。”1月15日上午,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省长许昆林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勾勒了未来五年江苏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字里行间洋溢着务实奋进,让代表委员们深受鼓舞,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大家一致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目标明确、干货满满,处处体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使命担当。大家表示,将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在新征程上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更好扛起新使命、谱写新篇章。
“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跨越4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42.3%……政府工作报告中令人欣喜的一连串数据,传递着五年来江苏经济稳中向好的坚实足音。
“在疫情反复、全球经济下行等多重压力下,我省能在确保‘稳’的基础上,取得这样的‘进’,实属不易。”省人大代表,泰州医药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丁志强感触良多,拼经济、抓发展,园区克服了物流受阻等诸多不利因素,实现了优质增量。过去的一年,园区有关部门走访企业2000多家,为市场主体减税降费32亿元,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85亿元,“经历了此轮历练,园区也将进一步实现调整升级,持续为企业松绑减负,优化营商环境,激励企业在临床研发、新药研制等方面取得突破,实现医药产业全方位高质量发展。”
经济增长靠的是创新动力。省人大代表,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志翰说,“我在无锡创业11年了。10年前,无锡的服装、轻工业等传统行业是支柱型产业,最近5年来,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成了主力,千亿元以上市值的5家企业全都是高新技术企业。”许志翰表示,无锡科创企业的蓬勃发展也得益于高端人才的汇集,过去几年,无锡的生态环境、城市品质得到了明显提升,城市更美了,环境更舒适了,生活更便利了,人才就更安心了。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江苏百姓最具幸福感的公共产品——听到政府工作报告中这句话,会议现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这让省政协委员、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张鹤感慨万千,五年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创新世纪以来最好水平,苏州同样取得不俗成绩,“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记录以来的最好水平。最令人欣喜的是,苏州人民群众对生态环境满意率从2017年的81.7%上升到2021年的92.0%,连续5年上升。”
高质量统筹城乡区域协调联动,一体化发展成为显著特征。这一点,省人大代表、泗阳县县长范德珩有亲身体会,在南北挂钩合作机制的推动下,泗阳县与苏州市吴江区“牵手”已有20余年,去年累计承接苏州产业转移项目5个,百亿级项目国望高科一期建成投产,吴江(泗阳)工业园连续9年位列全省考评第一方阵。“数字背后是看得见的携手发展,是区域协调发展的不断推进,今年我们将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二期、装备制造产业园等功能设施建设,围绕园区共建、产业发展、社会事业等领域,全面深化合作关系,促进合作共赢。”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透过政府工作报告,我真切感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对经济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做强做优做大各类企业和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心,以及对优化营商环境、营造干事创业氛围的强烈意愿。”省人大代表,宝胜科技创新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生长山说,近年来,宝胜股份以国家战略为发展方向,在航空线缆、核电电缆、海缆等领域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突破,成功服务了一大批国家重大项目,“作为国有企业负责人,我将团结带领宝胜股份8000名员工,对标世界一流企业,不断夯实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努力将宝胜打造成为线缆行业原创技术的‘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
真抓实干坚定扛起新时代历史使命
回望过去,放眼未来,报告对今后五年及今年工作的精心部署中,“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增长5%左右。列席会议的省发改委主任李侃桢认为,这个决定贯彻了党的二十大“开好局起好步”的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实现这个目标,GDP年均增速必须不低于4.7%。同时,实现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和我省‘十四五’规划目标,未来三年我省GDP的年均增速需达5.23%左右。今年5%的目标,就是要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为‘十四五’发展乃至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奠定坚实基础。”李侃桢表示,这个数字既综合考虑了我省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也体现了“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担当,“5%左右与全国增速相当,与东部沿海省份相比,仍属于中高速增长区间,体现了政治担当、使命担当、责任担当,能够更好激励全省上下团结奋斗、勇毅前行,更好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报告既聚焦长远目标,又立足当下实际,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和增量并重。”省人大代表,泰兴市委副书记、市长刘文荣说,听完报告后,使命感油然而生,新一年的目标也越发清晰。未来,泰兴将聚力高水平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产业、项目、企业一体发力,在新材料、生物医药、装备制造、未来食品等领域锻造“硬核”支撑,下气力招引一批“链主”“链源”“链核”项目,培育带动力更强的大企业,分类培扶中小企业做精做特,确保工业规模五年翻番,“春山可望,未来可期,我们必将埋头苦干、奋发有为,一步一个脚印地以一域之先为全局增彩。”
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报告对未来五年文化强省建设作出了新部署。“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如何让报告中有关文化建设的内容落到实处,让老百姓欣赏到优秀的文艺作品,是我们接下来的新目标。”省人大代表、镇江市艺术创作研究中心主任龚莉莉表示,建设文化强省,文艺队伍是一支重要而关键的力量,作为文艺工作者,将深刻理解自身的职责和使命,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我们将用文艺的形式继续讲好江苏故事,讲好在江苏发生的中国故事,让江苏的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寻常百姓家,亮出底蕴新风采,呈现时代新舞台。”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着力促进安全发展,更加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平安江苏的践行者和捍卫者,我深感责任在肩。”省人大代表、苏州市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主任陈沁浩说,苏州将不断提升社会“平安指数”和人民群众“安全指数”,围绕重点领域风险隐患、安全生产、社会安全稳定等方面,全力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工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安全保障。
团结奋斗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起步之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10个方面重点工作中,务实精准的举措随处可见,代表委员们不时用笔圈出重点,找准方向。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被放在首位。“扩大内需,必须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省政协委员、江阴市商务局局长时平提前给记者“剧透”:两会结束后,江阴将紧接着召开新春促消费活动发布会,发放各类消费券1000万元,进一步激发市民的消费热情。他还介绍,今年江阴将围绕“迎新春、促消费、稳增长”要求,紧盯岁末年初消费热点和重点时段,开展10多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促消费活动,让消费热起来、经济活起来。
“报告中提到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探索长租房市场建设等内容,目标催人奋进。”省人大代表,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副厅长费少云说,按照报告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部署,住建部门将抓好贯彻落实,推动群众住房条件改善,新开工城镇棚户区改造12万套,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15万套,用心用情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房问题;保障人民群众住有所居,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504个,更大力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新增100处乐享园林活力空间,进一步提升家园宜居水平。
“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年重点工作时提到高质量推进科教人才强省建设,”省人大代表,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封春晴说,“新的一年,我们将谋划推出集成度更高、开放性更强、综合比较优势更明显的‘人才新政’4.0版,着力打造全链条引育、全周期服务的一流人才生态,更好吸引集聚‘顶天立地’的科技领军人才和‘铺天盖地’的青年人才,加快建设英才汇聚、创新活跃的长三角北翼人才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书写城市与人才共生共荣、互相成就的崭新篇章。”
“报告提出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是我们进一步做好农村改革工作的方向。”省政协委员,盐城市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羊维达介绍,盐城积极探索试验“小田变大田”改革,通过田块置换合并,实现“集碎为整、一户一田”,有关做法成功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典型案例,被写进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在全国推广,“盐城将以‘小田变大田’国家农村改革试验为契机,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不断创新土地有序流转方式,持续推动适度规模经营,努力让全市1160万亩耕地释放出更大潜力,为全省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多作贡献。”
团结才能胜利,奋斗才会成功。省人大代表、省体育局训练中心田径运动员王嘉男说,“报告指出,2023年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做好杭州亚运会备战参赛工作。”王嘉男表示,“眼下我省体育强省建设加快推进,我们95后运动员已经接过接力棒,我将充分落实报告部署,深化对体育强省内涵的认识,积极发挥青年代表作用,献计体育建设,以青春之力,拼搏致未来。”
记者 王梦然 顾敏 顾星欣 王拓 胡兰兰 张宣 徐睿翔 白雪 林元沁 倪方方
统稿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