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振兴 留住人才走对路 身为“新农人”、致富带头人的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2024-01-27 06:5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让广袤的乡村焕发出源源不断的生机活力。农村缺什么、振兴之路如何走?身为“新农人”、致富带头人的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

“现在青菜每斤收购价1.5元、茼蒿1.8元,合作社带着农户种地,大家收入有保障。”省人大代表、泰兴市织梦蔬菜瓜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费琳琳,对这两天合作社的蔬菜收购价了如指掌。3年来,费琳琳一心扎根乡村,在泰兴市广陵镇办起合作社。去年,合作社销售额达8000万元,亩均收益超1万元。

合作社做大了,费琳琳也有担忧。她说,合作社快速发展,需要一大批拥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实用型人才,比如种植育苗、网络运营、视频剪辑、品牌推广等方面的人才缺口很大。

省人大代表、灌南县堆沟港镇平桥村党总支书记马敏粉对此也有同感。她说,电商进农村,“一根网线”连通致富路。最近,村里的羊毛衫、睡衣在网络平台热卖,每天销量三四千单。然而,远近知名的“电商村”也遇到发展瓶颈。“专业电商运营人才太缺了!行业瞬息万变,很容易掉队。”她说。

人才是实现产业振兴的坚实基础,然而人才缺口大、人口老龄化长期困扰着乡村发展。省人大代表、东台天元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吴舒涵所在的东台市五烈镇镇南村是一个传统农业村,全村从事农业生产经营人员约400人,平均年龄65岁。“谁来种田、种好田的问题依然存在。”她说。

乡村留不住年轻人,产业振兴就缺少“最活跃因素”,“人从哪里来”是乡村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年轻人能不能在村里点到外卖、收到快递,享受和城市一样的便捷生活,左右着他们的选择,这些都是很现实的考虑。”吴舒涵说,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还要有一定的生活配套。

农村不仅要有与城市不一样的风景,还要有与城市一样的服务。这次上会,马敏粉建议,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特别是针对基层迫切需要的村医、护士、辅警等开设课程,为乡村振兴输送新鲜血液,为基层留住人才。

吴舒涵认为,平台、服务、政策支持等产业发展软环境亟待优化。具体说来,要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等创业创新平台建设,推进人才服务站、专家服务基地等服务平台建设,为返乡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补等政策,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解决好返乡人员在项目落地、资金筹措等方面的难题。

“要看准风口,要给足政策。”省人大代表、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委书记丁雪其说,祁巷村与江苏金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早在2017年就布局研学培训,避免了陷入乡村旅游同质化竞争的境地。“我们的研学培训在全国都能叫得响,去年吸引近15万人次进村培训。相应地,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43%,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7%。”

建好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增收。在省政协委员、江苏沃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烨看来,村企合作的关键点还在于建立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从而带动大家共同富裕。“我们公司除了为果农们提供优质种苗、技术指导,还进行蓝莓保底收购,解决销路问题。对于资金短缺、种植意向强烈的农户,企业出资承建种植地、提供技术培训,农户全程参与种植管理,收益由双方共享。”

“根据村庄和企业各自的资源禀赋合理匹配,找准利益结合点,形成合理利益分配机制,才能形成长期合作关系。”省人大代表、兴化市陈堡镇党委书记薛超认为,根据地方发展规划和实用性村庄规划,各级政府要提供精准的政策、资金支持,确保镇村有足够吸引力与企业合作。“要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发挥企业优势,在项目所在村形成长短期结合、可触及可感受的变化,让村民享受到发展红利。”

记者 陈珺璐 胡安静 倪方方

编辑:路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