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实融合,还需突破哪些“卡点”
2024-01-27 06:53: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数字经济是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改变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当前,江苏瞄准建设“数实融合强省”,正统筹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两篇大文章。

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更大力度发展数字经济。如何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有效突破数实融合过程中的“卡点”,推动我省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协调健康发展?两会期间,这些现实疑虑成为会场内外高频讨论的焦点议题。

人工智能亟待“加码”扶持

省人大代表,江苏卓胜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许志瀚调研发现,目前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水平总体位居“领跑集团”,已形成人工智能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人工智能领域国家级研发机构20余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过1200家,相关产业规模超过3000亿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我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得不错,但在认识、投入、研究等方面还亟需进一步加强。”

有代表说,国内人工智能芯片与国际一流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且难以获得海外尖端AI芯片,国外顶级AI芯片性能达到1979Tflops,而国产最强AI芯片性能仅为512Tflops。同时,我国对人工智能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围绕人工智能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深远性影响及赋能的分析研究还远远不够。

“要‘加码’扶持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产业发展新赛道上抢占先机、赢得主动。”许志瀚建议,加大政府专项资金、政府投资性资本对人工智能领域项目的关注和引导,撬动社会力量加大投入;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芯片、核心算法等领域的科研攻关;加强对数据中心建设及使用的规划指导,提高通用算力资源利用率,加快实现智能算力资源供需平衡,推动超级算力资源便捷易用;进一步支持打造人工智能应用示范场景,推进“大模型+产业”应用创新,引导布局智能网联汽车、人形机器人等产业新赛道。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以人工智能全方位赋能新型工业化,积极构建特色化行业大模型,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各地纷纷按下发展人工智能的“加速键”。“加快推进未来产业培育,锡山瞄准人形机器人前沿风口,制定出台未来产业专项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及配套政策,加快培育新产业、激发新动能。”省人大代表、无锡市锡山区区长顾文浩表示。

“智改数转网联”还需继续普及

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是我省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举措之一,也是推进数实融合的必然要求。

此前,“智改数转”在我省规上企业已广泛普及。以苏州为例,已实现“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拥有灯塔工厂7家,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设备超百万台,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但省政协委员,苏州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周俊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中小制造企业的“改”“转”之路依旧坎坷。中小企业实力相对薄弱、门类复杂,有人才、技术、资金上的难题,从供应商的角度而言,为中小企业提供解决方案似乎显得“性价比”不高,种种因素叠加造成了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困难。

让“改”“转”“联”更顺畅的关键,就是服务供给的配套要跟上。周俊建议,建立由政府、企业、服务商共同参与的数字技术培训专班,让标杆企业做示范,提升中小企业对“智改数转网联”的认知,构建“链上利益共同体”。还要从政策支持、评估规划、设备改造等各环节构建全流程陪伴式服务生态,让各类企业有勇气、有意愿、有方法推动转型逐步深化。

会场内外形成共识:下一阶段,要更加注重以“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加强服务能力,发挥数实融合渗透力,推动制造业“数字换脑”。今年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智改数转网联”三年行动计划,推动30家企业开展5G工厂建设,大力发展“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软件谷向数字谷迭代升级。南通市则提出“夯实网络化联接”,探索工业互联网“一行业一平台”,新建行业二级节点1个,力争二级节点注册量、解析量再创新高,新增1000家以上省星级上云企业。

数据要素应用有待深入挖掘

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作为新型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引擎作用日益凸显。然而,一直以来,数据要素的应用却壁垒重重。

省政协委员,泰州市政协副主席、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国翠说,从数据来看,我省智能制造程度较高,增速位居全国前列,但不同城市之间发展差异仍存。此次看到“加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被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周国翠倍感振奋,在她看来,这正是一项推进数实融合的基础工作。

“要想富,先修路。”代表委员们认为,数字基础设施就是未来之路。要坚持适度超前推进网络、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东数西算”工程重点数据中心项目建设,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

如何助力企业方便快捷地从海量数据中提炼和沉淀知识,并赋能企业和业务发展?“要大力开发数字新‘工具’,占据数字经济时代先机。”省人大代表、雪浪工业软件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峰建议,应面向工业场景推进大模型技术攻关,同时要打造具备智能算力调度平台、产业数据协同平台的工业知识公共服务平台,形成规模化的大模型工业数据资源池,为企业提供多元算力适配服务、工具软件开放服务、数据智能匹配服务和研发创新协同服务。

就在前不久,我省印发的《关于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强产业数据开发利用,面向工业、农业、金融、商贸等重点领域建设产业大数据平台、行业云平台,提升产业数据获取、分析和应用能力,实现产业数据深度赋能。

将数据真正用起来,既要有“能用”的平台,也要有“会用”的人才。周国翠建议,应依托专业高校培养适合本地企业发展需求的“首席信息官”,由人才和专业服务平台共同为企业主动科学地“数转”提供支撑。“我们也抱着学习的态度,期待苏州、无锡等地的先进经验推广复制,进一步降低政府资金‘投入消耗’和‘试错’成本。”

记者 付奇 蒋明睿

编辑:路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