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资政谋良策 汇智聚力建新功——省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委员大会发言摘登(上)
2024-01-25 06:55: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加速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

奚爱国 (代表民革江苏省委员会)

奚爱国

江苏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独特,集聚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建议:一是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持续深化投资、贸易、金融、创新等对外开放重点领域体制机制改革,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厚植江苏实体经济优势,打好税收政策“组合拳”。二是加快建设高能级江苏开放平台。实施江苏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全链条、全流程、智能化、一站式外贸综合服务平台,精准对接国家102项重大工程及其他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项目,建设海外高层次人才服务基地。三是加快完善高质量国际宜商环境体系。构建市场环境、政务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全优”的宜商环境体系。建设省域统一大市场,推进各领域改革联动和政策集成,促进高端要素省域流通共享。引导外资优先投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弘扬企业家精神。四是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江苏高地。积极承办国家重大主场外交和国际大型会议,常态化举办“江苏发展大会”“江苏‘一带一路’国际友城交流周”等活动。精耕细作江苏文化资源,拓展江苏文化“出海”渠道,建设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博场馆。

 

加快布局未来产业 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

高 健 (代表致公党江苏省委员会)

高 健

颠覆性技术的多源爆发和交汇叠加,催生了大量的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建议:一是聚焦重大平台,打造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聚焦前沿科学交叉研究平台和我省优势特色领域,创建更多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培育计划,实现基础研究与未来产业贯通式发展。高水平推进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推进核心技术攻关。二是创新体制机制,建设全球成果转化新高地。围绕全球成果转化大平台建设,完善支持全链条创新的未来产业培育体系。鼓励行业骨干企业与境内外高水平高校、科研院所共同成立未来产业创新联合体。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完善技术要素市场服务体系。以企业为主体布局建设未来产业中试基地,加速前沿科技应用迭代。实施未来产业跨界融合示范工程,强化未来科技场景式创新。三是培育市场主体,筑强未来产业发展集聚地。围绕未来产业新赛道,大力引进和培育一批未来产业生态主导型企业。围绕在行业细分领域有国际影响力的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独角兽等企业,建立常态化精准挖掘机制。建立未来产业风险补偿资金池,满足未来产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创新企业融资手段。四是强化要素供给,构筑高端人才强磁场。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平台,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未来产业领域战略科学家和顶尖创新团队。大力推进国家“双一流”“强基计划”以及高校院所未来技术学院等建设。构建国内外重点人才和科研团队的专业化全链条服务对接机制,完善奖励标准和配套便利政策。

 

破解“三个难题” 推动高校更好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冯 泉 (代表民盟江苏省委员会)

冯 泉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建议:一是着力破解科研供需衔接难题,推动高校科研导向与全省高质量发展需求相协同。加大培育支持力度,有序推动相关计划和工程纳入国家科技计划;聚焦“1650”和“51010”产业体系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需求,细分领域做好科研供需双向匹配推送。二是着力破解科技资源集聚难题,推动高校科研平台与高水平科技力量培育相协同。集中核心资源、优势力量,加强科技创新重大平台建设;支持高校创建高水平创新平台,赋予平台或团队负责人一定自主权,打破学科专业界限,打造我国相关基础前沿领域学术高峰;推动高校专职科研队伍建设,让更多优秀人才参与到重大科技任务或工程中来。三是着力破解科技成果转化难题,推动高校科研服务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协同。强化高校与企业协同创新,着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高校科研“富矿”产出更多成果;引导企业加强对接和创新投入,让更多高校科研成果走向大市场;加大科技经纪人培育力度,引导高校设立技术经理人专业,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加强科技、教育部门协同,进一步推进高校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建设,促进科技成果高水平创造和高效率转化。

 

锚定“追光”新赛道 推动我省光子产业高质量发展

陆延青 (代表九三学社江苏省委员会)

陆延青

光子技术已在医疗、化工、能源、航空航天、国防等领域得到应用。建议:一是加强政策统筹协调。将光子产业列为我省重点产业,开展总体规划、制定工作方案;在科技重大项目、各级领军型创业人才项目评审中,对相关技术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协同打造一流光子产业创新集群。二是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在光芯片、光通信、光传感等领域支持重点企业和高校院所联合创立转化平台和创新联盟,共同建设大科学装置、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科创中心;鼓励科学家和工程师深度合作,把科研优势转化为光子产业发展优势;聚焦我省光子产业链短板,围绕重点产品上下游组织“链式”攻关,在若干细分领域建立领先优势。三是加强人才招引培育。建立省级光子产业人才库,针对光子产业链的短板精准引进高端人才;推动“宁苏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等建设,打造全球光子领域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引导省内高校院所,有意识加强光学领域学科建设和人才引育;推动校企共育,在光子产业重点企业建立实训基地,满足企业发展用人需求。四是加强专利运用保护。推进高价值专利培育,加快基础性、关键性专利产出及海外布局;完善专利导航辅助政府决策机制,为光子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探索建设光子产业专利联盟,引导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向行业技术标准转化;发挥省内知识产权行政和司法保护优势及海外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作用,为企业出海及应对调查提供帮助;指导企业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更新技术保护手段,避免因技术秘密泄露等带来损失。

 

加强我省算力基础设施建设

林 斌 (代表民建江苏省委员会)

林 斌

新一代算力基础设施建设随着“东数西算”国家工程正在向纵深推进,在数字经济领先地区依然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建议:一是加快重要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布局。加快推进苏州互联网骨干直联点试点申报,持续做好南京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扩容,积极推动南京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申报并取得国家部委批复。积极争取算力互联互通平台在江苏试点,加快落地建设省级算力调度中心,促进算力资源有效供给和高效调度,积极培育多个算力调度服务商。二是强化政策引导激励。结合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的《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江苏省具体贯彻实施意见。重点凸显对重要网络基础设施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资金、能评指标等资源要素保障,将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纳入高质量发展考核激励指标,调动各地方政府和部门积极性。三是加快新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无源物联”“通感一体”“5G轻量化”项目试点,优先在工业等领域开展试点应用。结合“5G江苏”“算网江苏”“光网江苏”三大行动,引导有条件的城市率先布局50G-PON、400G/800G。加快引进智能计算中心重大项目,试点建设算力调度中心。建设5G扬帆之城、算网城市、全光万兆城市,推动打造千兆城市2.0版。

 

持续优化“五大”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胡 明 (代表江苏省工商业联合会)

胡 明

优化营商环境是培育和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之举。建议:一是完善综合更优的政策环境。加大政策供给,建立支持政策“免申即享”机制;继续优化惠企政策,适时推动出台新政策新举措;推进产业政策优化,强化政策落地达效。二是完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优化完善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加大拖欠企业账款清理。三是完善高效便利的政务环境。推动更多服务和管理事项实现“一网通办”“一网统管”,制定全省政务服务内容、流程、标准、评价等统一规范清单,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新型监管机制。四是完善公正透明的法治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健全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依法严厉打击蓄意炒作、造谣抹黑、要挟勒索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等行为。五是完善亲商安商的人文环境。发挥优秀企业家典型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支持民营企业积极参与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乡村振兴、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探索建立民营企业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积极营造尊重和激励民营企业家干事创业的社会氛围。

 

构建“校家社”共育新格局 营造学生健康成长好环境

袁林旺 (代表民进江苏省委员会)

袁林旺

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共育机制事关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事关国家民族未来。建议:一是建构科学的“校家社”协同共育教育格局。做好我省教育发展战略前瞻性研究,制定与前沿科技创新研发、未来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出台“校家社”协同共育实施细则,进一步厘定“校家社”职责定位;完善家庭教育专业指导体系和志愿者队伍,打造全媒体家庭教育资源库,制定家庭教育行动手册,建构“校家社”协同共育格局。二是探索具有江苏特色协同共育教改路线图。统筹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改革、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改革,形成我省“校家社”协同共育的教育结构性改革方案;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将课业负担减下去,科学、艺体和实践教育有机融进来;整合优质社会资源进校园,鼓励家长参与校务委员会,调动医学工农商政媒支持学校积极性,共同开发课堂实践探索,激发师生主动成长内生动力,营造有利于教书育人的校园生态。三是打造“校家社”协同共育先行区。探索建构“校家社”协同理论体系、课程体系、环境支撑体系和实践模式;建立部门协同联席会议与政府上下联动机制,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发挥“校家社”资源优势互补作用,构建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立体守护网络;释放全社会共育活力,推动育人设施共享、课程共建、品牌共塑。

 

深化改革攻坚 推动江苏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倪海清 (代表无党派人士界)

倪海清

制度创新是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也是获批自贸试验区带来的关键变量。建议:一是将建立“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作为基础工程抓牢抓实。深入开展对标找差,系统梳理制度建设、功能平台、人才资源、监管能力、协同体系等方面的短板弱项,排出改进的时间表和责任清单,争取以最快时间缩短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二是将对标对接CPTPP和DEPA作为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核心路径。重点在引领服务贸易创新发展、探索构建跨境数据管理新模式、对接“边境后”规则等方面主动先行先试,积极承接国家试点后续扩容和制度复制推广。三是将突破绿色贸易壁垒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先手棋”。探索开展绿色低碳贸易认证试点,鼓励企业建立碳预算制度,构建外贸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溯源体系;完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探索开展碳基金、碳资产质押贷款、碳保险等碳金融服务,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政策试点、场景应用、金融创新与平台建设的叠加效应。四是将打造各具特色的片区品牌作为制度创新的长期战略。围绕数据产业、数字贸易、数字金融与数字治理建设完善基础制度,探索重点行业跨境数据安全有序流动,打造南京片区“数字自贸”品牌;强化开放与创新的深度融合,高效配置人才、技术、数据等关键要素资源,打造苏州片区“创新自贸”品牌;以“两基地一班列”为载体,将提升港口功能、打造国际多式联运品牌作为制度创新突破的重点方向,促进国际海陆物流一体化深度合作,打造连云港片区“枢纽自贸”品牌。

 

发展细胞治疗新业态 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

夏彦恺 (代表农工党江苏省委员会)

夏彦恺

细胞治疗已成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前沿热点,是世界各国争抢的技术新高峰和产业新赛道。建议:一是完善顶层设计。将细胞治疗作为我省新一轮生物医药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卓越提升的重要方向,制定我省促进细胞治疗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相关法规、规划和工作意见,加速在该领域颠覆性技术的研发与突破。二是构建创新平台。依托我省基础条件,争创细胞免疫生物工程技术中心国家重大创新平台;瞄准癌症、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和代谢相关疾病,聚焦重点领域,突破关键技术,加快产品研制,鼓励发展新技术进行系统集成;深化产医、产教融合,开展生物制药产品创制以及关键原材料、设备、试剂、耗材等的研发与产业化应用。三是建设细胞治疗专科。深化医研融合,完善间充质干细胞或其他低风险细胞药物的院内临床研究规范,支持有备案资质的医院建设细胞治疗专科,开展细胞免疫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和应用转化;建设世界一流的细胞治疗区域医疗中心,构筑医疗技术力量“高峰”。四是优化监管服务。相关政府部门针对细胞治疗技术研究、产品生产和临床应用特点,提升监管能力,提高审批效率,加速产业化进程。建设细胞治疗领域在研管线和创新成果数据库,支持企业、医疗研究团队共建细胞药物中试熟化和工程化验证环境;组织关键装备、试剂、耗材的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推动形成配套协作的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体系。

编辑:路航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