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之年的重要时刻,省两会如约而至。来自全省各地的代表委员齐聚南京,共商发展大计。
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在江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期间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并两次亲临江苏考察,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从“在高质量发展上继续走在前列”,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再到“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饱含着对江苏发展的亲切关怀和殷殷厚望,为我们做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这份重托与期许,深深镌刻在江苏大地的记忆里,深深烙印在江苏儿女的心坎上。过去一年,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们共同参与并见证了全省上下牢记嘱托,以忠诚感恩之心、实干担当之行,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新的一年,代表委员们带来了全省人民扎扎实实、踏踏实实,坚定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以江苏的实践成效充分展示中国式现代化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心和热切期盼。近日,记者连线来自不同行业领域的14位代表委员,听他们谈感受、话期待。
李九虎:为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作贡献
李九虎 ■省人大代表、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总经理
1月19日,“国家工程师奖”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们的特高压直流与柔性输电高端装备攻关团队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获得这一称号,是对科研工作者的最好奖励。
我清楚地记得习近平总书记去年7月6日亲临南瑞集团考察调研时的情景。总书记详细了解企业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服务电网安全、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等情况。总书记指出,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要加快推动关键技术、核心产品迭代升级和新技术智慧赋能,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离开企业时,总书记勉励年轻研发人员说,大家意气风发、朝气蓬勃,要立志高远、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往前走,以十年磨一剑的韧劲,以“一辈子办成一件事”的执着,攻关高精尖技术,成就有价值的人生。南瑞继保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持续推进自主创新和重大电力装备国产化,保障国家电力能源安全,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南京,被称为最“懂电”的城市。从点亮灯泡,到点亮产业,目前南瑞集团周边已集聚280多家关联企业,覆盖产业链九大关键环节。去年,南瑞继保紧抓“双碳”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机遇,全面突破构网控制技术,解决新能源接入的电网稳定问题,持续推进储能产品系列化,研究变电站一体化智能运维,实现示范工程应用,打造行业标杆。公司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新承接科技项目59项,其中国家级4项。14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整体技术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功完成了内蒙额济纳源网荷储项目、新疆阿克陶构网储能、张北柔直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公司还获得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国家绿色工厂、江苏省长质量奖、江苏省优秀企业和“质量标杆”等一系列奖项和荣誉。
今年,面对国际环境和全球能源格局的深刻变革,我们将牢记嘱托、守正创新,持续推动南瑞继保高质量、稳健长远发展,为提高国家能源安全和保障能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仇云杰:当好强链补链延链“主力军”
仇云杰 ■省政协委员、江苏长虹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去年,长虹智能新增订单12亿元,增长近70%,国内、海外订单各占一半,取得历史最好成绩。这得益于我们矢志不渝地深化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应用,构建更具竞争力、更具全球价值的创新型供应链。
强链补链延链,企业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作为制造企业,我们只有始终坚持创新、推动产业链自主可控,才能确保关键时候不“掉链子”。这些年,长虹智能攻克翻浸输送技术、喷涂机器人等行业“卡脖子”技术问题,实现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与之同时,企业年销售额从1亿元增长到12亿元,成长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
研制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是实现企业跨越的必然选择。去年,我们与清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和盐城工学院等高校院所开展研发合作,攻克高端翻浸输送技术、高自由度翻浸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推出智能绿色电泳涂装成套装备、汽车产线故障检测和运维(PHM)软件等新技术新产品。
当下,“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形成新质生产力,必须以源源不断的科技创新作为支撑。长虹智能将着力研发具有前瞻性和市场潜力的新技术,大力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型团队,全面提升产学研创新效率及成果转化率,持续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打造智能装备领域的新名片。期待有关部门出台更多政策,促进民营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更多智能装备领域人才,推动高质量发展。
胡歙眉:加快关键技术攻关突破“卡脖子”难题
胡歙眉 ■省人大代表,南京科远智慧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
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四个走在前”重大任务,第一个就是“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作为科技型企业,我们公司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突破“卡脖子”难题。去年,我们成功交付我国自主重型燃气轮机首套国产化控制系统,助力推进国家“两机”重大专项建设,推动我国燃气轮机控制系统国产化。我们还牵头起草了《江苏省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实施指南》《智慧化工园区建设规范》,全面赋能化工行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在建设数实融合强省中展现责任担当。
作为一名企业界代表,我在履职中十分关注制造业企业的发展难题。在多次走访调研中,我发现制造业企业在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普遍面临数字化基础薄弱、对数字化理解片面、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尚未健全等问题。我认真准备了相关建议带上会,建议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过程中,重点推动传统制造企业生产方式、企业形态、业务模式全方位变革,以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技术赋能智能化升级,推动“网联”放大“智改数转”效应,从而抢抓发展契机,加快推动我省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科远智慧将继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聚焦能源、化工、钢铁、建材等领域数智化关键技术攻关,全面支撑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勇担时代使命,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杨永清:当好外向型经济发展“主力军”
杨永清 ■省政协委员,苏美达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连续多年位列江苏省进出口总额首位,连续两年位列全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第一……截至2023年三季度,苏美达营业收入达960.6亿元,利润总额达30.49亿元、同比增长10%,进出口总额达91.9亿美元。这一年,公司在江苏省纳税入库18.21亿元,同比增长5.69%。
作为一家驻苏央企,过去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苏美达知重负重、担责尽责,坚定以科技创新发展、品牌发展、数字化发展、绿色发展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和新增长动能,推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协同发展、齐头并进,勇担江苏外向型经济发展“主力军”重任,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切实发挥“国家队”作用,更好地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我们将继续坚定信心、守正创新、以进促稳,打造数字化驱动的国际化产业链和供应链,致力成为国内国际相互促进的标杆企业,构建更加具有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锻造更高更强的发展新动能,在高质量发展中迈出坚实步伐。作为省政协委员,在交出企业自身发展好答卷,努力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增添新力量、作出新贡献的同时,在今后的履职中,我要努力做到站得更高一点、看得更远一点、想得更细一点、做得更实一点,加强深度调研、精准建言,不断提高履职能力。
陈大鹏:以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
陈大鹏 ■省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无锡物联网创新促进中心主任、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
数字化是产业升级和重塑的核心基础。作为一名来自科研一线的代表,一年来我欣喜地感受到,在更多更精准的政策支持下,数字化在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优势强链补链延链等方面大有可为。
过去一年,我们埋头苦干,以“一感两网”为抓手,研发建设硅基光电研发平台,助力传感器芯片工艺开发,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强链补链延链。目前,平台已开发出40多种产品并实现量产,带动一批科技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壮大。
在助推制造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过程中,我们也大展身手。中心研发的纺纱工业互联网协同制造管理创新平台,解决了纺纱企业人工巡检效率低、数智化水平低、高密集用工等痛点问题,结合接头机器人研发,加速工厂无人化、智能化进程,同时引入数字孪生技术,打造虚实交互的3D可视化平台,数字化重构传统纺织产业链生产线,目前已在国内外10多家纺纱工厂得到实际应用。智能车联网是汽车产业向智能化、网联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拉动经济增长、促进产业创新的重要抓手。中心发挥物联网技术优势,孵化中微物创公司,通过集成物联网技术在自动驾驶方面的精准应用,进一步降低城市物流成本,提高运揽效率,进而推动产业链聚集,力争今年实现自动驾驶技术在物流车辆落地应用。
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科研投入,发挥数字优势,积极打造物联网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体系,提升研发平台工艺水平,做好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当好产业发展的“助推器”,聚力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基础、提供支撑。
张仕兵:激活创新引擎助推科技自立自强
张仕兵 ■省政协委员,中国核工业华兴公司原党委书记、董事长
作为省政协委员,过去一年,我积极履职,多次参与座谈和各类调研活动,和有关政府领导、专家学者、行业协会及企业代表深入讨论协商,积极为推进智能创新与发展建言献策。
中核华兴作为中核集团重点成员单位,曾承担我国“两弹一艇”试验基地以及许多重要核工程的建设任务。如今,中核华兴已发展成为兼具深厚历史底蕴与广泛影响力的建筑业全产业链资源整合者、一体化解决方案服务商,在投融资、规划咨询、EPC建造、运营服务等方面积累了良好经验和优势资源。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我深切体会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华兴人一直秉承“一不怕苦、二不畏难”的拼搏精神,啃下一块又一块“硬骨头”,在一处又一处“卡脖子”环节下功夫,在核电工程、工业民用工程、市政基础设施、新能源、海外工程等方面持续领跑。
过去一年,我们坚持创新驱动,紧密围绕“创新优化年”,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思维,提升企业发展核心竞争力。去年,公司高标准建设创新平台,外部联合研发平台达到6个,公司成功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获批南京市智能建造试点企业,预应力与新能源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一年,我们将聚焦产业链布局创新链,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加快数字化转型落实落地,协同优化赋能公司高质量发展,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钱晓红:让特色农产品搭上“电商快车”
钱晓红 ■省人大代表、泗阳宿有千香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作为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代表,过去一年,我在田间地头、蟹塘桃园、电商直播中,见证新时代鱼米之乡建设步伐全面加快。作为其中一名参与者,我深深感到自豪与满足。
过去一年,我们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坚持生态核心特质,以“宿有千香区域公用品牌+重点单品”协同发展为导向,不断擦亮“宿有千香”品牌,通过一系列措施搭建起网络流量与农产品特色产业无缝衔接供应链,带动了产业能级提升、农民增收致富。去年,我们的销售额突破10亿元,“宿有千香”霸王蟹获得“洪泽湖大闸蟹”农产品地理标志使用权限,公司被省农业农村厅确定为2023年度省级数字农业农村基地。一系列成绩的取得,让我们发展现代特色农业产业的动力更足、干劲更大、信心更强。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发挥产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去年,我们依托平台优势,着力在品牌化销售、标准化生产、专业化培训等方面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特别是在专业化培训上,我切实履行代表职责,依托县人大代表工作站,设立了网红千香直播带货培训站,为种植养殖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提供网络直播带货辅导,开展直播电商培训,进行网络主播培训孵化,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这次上会,我带来了关于推动农产品网络销售向全域兴趣电商转变、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等建议,期待为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智慧与力量。我也期盼,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乡村环境整治提升、农村养老医疗保障等方面,出台更多符合群众期盼、助力乡村振兴的政策,释放更多政策红利。
易中懿:助力种业创新和粮食安全
易中懿 ■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2023年,围绕“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上走在前”重大任务,省农业科学院勇攀科研高峰,推动创新创造,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
我们50%的科研经费来自于国家级项目,在品种创制、智慧农业、智能装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领域作出了江苏贡献。瞄准种业重大技术攻关,生物育种钟山实验室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助力我省种业创新和粮食安全。围绕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我们的科研创新也有不少收获,包括选育小麦高抗赤霉病新品种扬19132、积极探索智慧农业新模式等。我们还用心用情做好农业科技的对口支援协作,因地制宜改进草莓种苗培育方案和技术,成立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伊犁分院,更好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作为江苏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和主战场,省农业科学院坚持以创新驱动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今年将继续梳理重大科技创新选题,产出一批满足产业需求的重大成果;加强农业科创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平台;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更好地支持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我们将锐意进取,把更多论文写在大地上,为高水平建设农业强省增动力、添活力。
作为一名来自农业科研院所的政协委员,今年省两会,我将围绕通过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来更好地支撑和引领江苏农业农村发展建言献策,我也期待在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总体布局、促进农民增收等方面有更多声音。
胡维平: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提升
胡维平 ■省人大代表,生态环境部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联合研究项目合肥驻点二期跟踪研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物理湖泊与水文研究室研究员
编制太湖流域水污染物通量监测规划,研究巢湖多目标生态水位和太湖消纳圈总体布局方案,跟踪指导长荡湖生态修复,参与2023年省人大《江苏省太湖水污染防治条例》执法检查以及相关条例和决定审查……作为一名湖泊环境研究者,过去一年,我的工作围绕河湖生态环境复苏繁忙而有序地推进。
水,是江苏大地自古繁华锦绣、密密交织的生命源流。我很高兴也很自豪地看到,去年我省江河湖泊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修复推进步履坚定有力,成效显著,特别是太湖水质考核指标提前达到2025年目标,藻类水华暴发的频率和规模大幅下降,我跟踪指导的长荡湖植被得到有效修复,生物多样性有了很好的保护,水质实现跨越式提升。
这些成绩的取得,让我守护江苏湖泊水生态之美的决心信心更加坚定。受气候变化、人为活动等因素影响,当前我省湖泊生态综合治理任务依然艰巨。今年我将带领团队深入太湖流域开展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技术与模式研发,努力提供太湖流域上游河湖污染控制及生态修复方案,并结合生态环境部驻点跟踪研究,将其他省市污染控制和生态修复创新技术和方法等,推广应用至美丽江苏河湖建设;我还计划进一步完善提升湖泊水环境水生态数值试验模拟系统,加大力度推广应用湖泊水质目标管理平台等数字化、智慧化平台,推动湖泊及其流域污染防控精准化、精细化,让水环境改善更可触可感,助力美丽江苏底色绘得更绿。
张鹤:将履职答卷写在青山绿水间
张鹤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苏州市委会副主委、苏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从踏上工作岗位以来,我一直从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是我和同事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太湖西山岛,是太湖最大的岛屿,也是关乎太湖生态系统稳定安全的关键支点。我们创新开展“一山一策”“一岛一策”保护利用,精心打造太湖生态岛,涵养好山、好水、好生态,厚植“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绿色水乡本底。基于太湖生态岛建设,去年我和同事们创新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与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相结合,在全省首个综合性生态损害赔偿基地上建立起替代性修复项目库制度,创新多家“众筹”、劳务代偿等方式,成为破解赔偿资金“该用不敢用、能用不愿用”的有益探索。
排污单位是我的管理对象也是服务对象。工作中,对恶意违法行为保持“零容忍”的同时,我发现许多企业由于对环保政策了解不及时,造成一些并非主观的违法行为。去年我深入走访企业,倾听企业一线环保人员的心声,梳理出企业在环保领域常见的违法行为,多次线上线下开展涉企培训,推动企业合规经营,推动打造良好的法治营商环境。
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我一直把履职着力点主要放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上,聚焦生态修复等议题开展调查研究、协商议政,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今年,我将进一步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以更强烈的责任担当,深入调研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持续助力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将履职答卷写在青山绿水间。
丁雪其:每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
丁雪其 ■省人大代表,泰兴市黄桥镇祁巷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我认为最本质的就是要服务好基层百姓。就我们祁巷村的经验而言,强化基层治理,做到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必须要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2013年开始,每年祁巷村都要针对村民们反映最强烈、最急需解决的烦心事、闹心事,列出下一年“为民办十件实事”清单,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并向全体村民公示。到去年底,我们村累计完成110件大大小小的实事。
在大力解决村民需求之外,我们村坚持治理内容大家提、治理方式大家议、治理方案大家定。近年来村党委相继在村4个居住区成立党支部,根据村民推荐人选,组建25个网格,构建“微治理”管理“一张网”。围绕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和化解农村社会矛盾,村党委致力不断创新议事协商形式,拓宽议事协商范围,搭建多方主体参与平台。利用村“有事好商量”议事室,我们已顺利解决祁巷村美丽庭院打造、乡规民约更新等问题。治理的好坏也由村民来检验。现在,村里成立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六会”群众组织,以及正常村民代表大会制度。村民们也可以通过网格群、意见箱、监督电话等线上线下多种形式,随时对村公共设施建设、环境景观打造、移风易俗举措等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眼下,我们正在加紧收集意见,制定新一年要办的十件实事。新的一年,村里将继续加大公共事业投入,努力让幸福的生活“触手可及”、让发展的成果“共同享受”、让全体村民“共同富裕”。
殷咏梅:让群众“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
殷咏梅 ■省政协委员、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作为医药卫生界的委员,过去一年我见证了江苏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提质、均衡布局,强化医保政策支撑并加大对基层倾斜力度给群众带来的便利。
病有所医是群众最关心的话题之一。过去一年,省人民医院不断加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群众在“家门口”看上病、看好病添助力。就在不久前,我们在宿迁医院举办“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诊疗行”活动。作为输出医院,我们派出30多位名医专家,为3000余名当地患者开展义诊健康咨询,实施了15台高难度手术。自省人民医院宿迁医院获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以来,省人民医院已先后多批次派出临床和管理专家,推进医疗人才“组团式”下沉,截至目前,派驻专家诊疗人次2020例,开展高难度手术136台,组织远程会诊19次。数据背后,正是我们举全院之力全力以赴帮扶基层医疗,努力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县级医院大病、重病救治能力,提高基层医院首诊率,推动优质医疗资源高效下沉的力度和决心。
在加强全省县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同时,省人民医院积极发挥地区优势,扩大服务圈,加强社区卫生医疗对接和健康促进服务。去年,我们组织各类社区科普活动20余场,制作《社区工作健康知识手册》编印发放,服务社区居民近万人次。
未来,在提升帮助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的工作中,我们将从人才培养、资源分配、服务质量、联动合作、信息建设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基层医疗机构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赋能基层医疗,服务当地百姓。
孙燕云:非遗人赶上了好时代
孙燕云 ■省人大代表,常州孙燕云乱针绣艺术创作中心艺术总监、常州乱针绣博物馆馆长
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流行于当下,而非束之于高阁,是传承的要义。刚刚过去的2023年,除了在工作室带徒弟,培养传承乱针绣艺术的专业型人才,我更多地走进高校、社区、文化宫,通过开设课堂、举办活动等方式,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喜欢上常州乱针绣这门技艺。
近几年,无论是哪个层面都越来越重视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特别是去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观看苏绣制作,体验年画印刷。当时我是第一时间收看了新闻联播,心情特别振奋、激动。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代代相传,表现出的韧性、耐心、定力,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这句话很快在我们非遗传承人中间传开,大家都觉得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我们有责任与义务赋予非遗新的活力,当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使者,让文化自信更加深入人心。
对于非遗,大家一度担心它们脱不下“古老、稀缺”的标签,尤其是脱离年轻一代的视野。但是在和年轻人的频繁接触中,我发现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乱针绣这门“老手艺”非常感兴趣,也很有学习热情。去年11月,我做了一个大胆尝试——在抖音上注册账号,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来讲好非遗故事。账号开通不到两个月,一些视频的点赞量已经过万。
旅游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的重要渠道。去年,乘着文旅复苏的“东风”,女儿吴澄经营的文创品牌“燕秀轩”受到市场热捧,营收占到乱针绣工作室收入的70%以上,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双丰收”。结合自身实践和广泛调研,省两会上我打算围绕“加快非遗产业化助推文商旅融合发展”建言献策,让非遗更好融入当代生活、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刘志权:为文化建设持续发声
刘志权 ■省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作为来自民进界别的省政协委员,教育和文化一直是我关心的话题。去年省两会上,我在联席会议上所作的关于丰富农家书屋服务模式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发言,得到与会领导的肯定,相关信息后来也被民进中央采纳。作为南京市鼓楼区政协委员,我去年提交的“打造鼓楼区文化首善之区”提案,也与文化相关。
今年省两会,我关于文化方面的提案建议主要有两个。去年以来,文化旅游频出“爆款”,比如淄博烧烤、贵州“村超”、“尔滨”冰雪游,以及南京的新年跨年活动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日常化、年轻化、网络化。文旅“出圈”的背后,折射出新的文化旅游样态正在崛起。我们需要总结提炼这些现象背后的心理机制,文旅部门也需要更新观念、放下身段、搭好平台、积极参与、重视互动,更好地适应旅游市场的新形势。
另一个话题与加强少儿文化建设有关。童年需要童心和童话。我省目前已经形成“童声里的中国”“童心里的诗篇”“童话里的世界”等“童”字系列美育活动品牌。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立足儿童视角,坚持以文化人、以美育人,用诗歌、童谣、歌曲、儿童故事等艺术形式滋润孩子们的心灵,让他们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实践中健康成长。但是实践中,还有不少现实问题亟待解决,比如不同地区、城乡之间的活动普及率、参与度还不够均衡,优秀的作品和指导老师都较为缺乏等。此外,如何做好江苏国际形象传播,以及如何充分使用基层公共文化空间的问题,也是我今年重点关注的领域,我计划在这两个方面做一些调研和思考。
参与记者:倪方方 林元沁 陈明慧 徐睿翔 胡兰兰 陈珺璐 顾敏 统稿:顾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