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鼓励引导各方人才投身乡村振兴,会场内外积极建言献策——
加快培育扶持,促进“新农人”成长
中国江苏网讯 “我们现在种植了2万多亩水稻,亩产达1100斤,通过数字化管理,大大提高劳动效率,还有效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代表就如何当好新时代“新农人”向总书记报告。
“我们现在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大量的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我们的年轻人、知识分子,也要双向流动。一方面在城镇化过程中成为新市民,另一方面农村对人才需求很大。像魏巧这样的同志到农村去,很好!这方面国家要有一些导向,有一些政策支持。”习近平总书记这样说道。
近年来,农村涌现出越来越多像魏巧这样的“新农人”。与传统农民相比,他们给乡村发展带来了哪些新改变?国家在政策支持、产业发展等方面如何更好满足“新农人”?会场内外热议不绝。
他们在希望的田野上逐梦
乡村振兴,农民是主体,高素质农民是核心力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乡村正成为“新农人”逐梦的热土。
懂技术、会营销,提起村里的“新农人”,宜兴市西渚镇白塔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代表印象很深。9年前,村民谢惠珍投资8000余万元,打造白塔村首家高档民宿行香竹苑,村里如今开有民宿10多家;80后“新农人”张建红为村子带来新技术,种出的白塔红提获得省级金奖,大批游客在采摘季为尝鲜而来。如今,白塔村每年有100多名“新农人”前来创业,他们办民宿,开餐饮店、咖啡馆。旅游旺季,村里一家网红奶茶店日售8000杯奶茶。“新农人”带来的新业态新模式,让白塔村尝到了不一样的甜头。
投身农业,需要对土地有深厚情怀。南通市通州区东社镇开心田园生态农场农场主孙春梅代表十多年前与先生从南京返乡养鸡,创办生态农场。农场根据农时精准安排轮作,河里养鱼养鸭,多余的菜叶喂鸡喂猪,畜禽粪便制成肥料还田,形成小型闭环生态圈。“农业不能只盯着产品,更应重视社会效应和生态效应,让农业、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夫妻俩把这样的理念带回乡村,为100多户家庭提供养鸡技术,为80多名村民解决就业,带动2700多户家庭种植经济作物。
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渔樵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路路代表,探索形成“畜禽—菜—鱼”立体循环种养模式,为全国200多家养殖场提供治污方案。她用浮床把水芹等蔬菜种在水面上,把养殖粪肥作为植物生长所需营养施入水中,在水底放养耐肥水鱼类,水体净化效果十分明显。每亩水面一年可消纳200头以上的猪产生的粪肥,是旱田的20倍;年产3万公斤水芹,其中1万公斤净菜上市销售,2万公斤下脚料喂猪喂鱼;每亩每年收益4万元。为养殖企业找到更具成本优势的生态化治污模式,治污技术服务收入已占她收入的八成。
创造年轻人习惯的赛道和生活
“三农”主战场需要各方人才持续向基层一线汇聚。人才缺乏,是“新农人”事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
十多年前,鲁曼和丈夫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建湖县创业。在政府创业补贴和贷款支持下,他们涉足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打开一片天地。但很快,鲁曼便遇到人才招聘的难题。她曾到广州和上海设点招聘技术人才,大城市平均月薪约1.6万元,而即便咬牙开出1.8万元的高薪,年轻人还是不愿意来。随着农业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水平提升,鲁曼代表感到,传统农业正走向现代化农业,从种植养殖工人、物流司机、仓储管理员到农技人员、管理人员,整个产业链普遍缺人。
“新农人”与乡村,彼此需要。为让年轻人与乡村双向奔赴、互相成就,不少村在创造就业岗位、提升生活品质上下足功夫。今年春节,白塔村推出大型山水实景剧《千年铁魂江苏情》,吸引4万多名游客。通过这个项目,村里每年增加300万元至500万元集体收入,还能为返乡青年提供200多个工作岗位。白塔村还在酝酿推出飞机观光、热气球观光等乡村文化旅游项目,为“新农人”开辟逐梦“赛道”。与此同时,村里建起儿童乐园、小镇客厅等吸引年轻人的配套设施,新建的住宅小区也将在年底交付,并会按照城市小区的标准进行管理。
“我们村10多名返乡青年,有的混养稻虾,有的种植草莓、西瓜、葡萄。”连云港市海州区新坝镇小荡村党总支书记徐瑶代表说,她得空就去找这些“新农人”。“有几个种植户跟我说,他们经常出去培训几天,却总是坐在教室里听讲。”徐瑶听了记在心里,多次把专家请到村里讲课,在田间地头解决实际问题。
全周期支持“新农人”成长
对新技术需求迫切,而又缺乏稳定的技术支持,是很多“新农人”创业面临的“痛点”。徐州市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永代表注意到,一些地方政府对该为“新农人”提供什么服务不尽了然。他认为,政府部门应整合多方资源,为“新农人”提供更加精准、可持续的技术扶持服务。
在面对面向总书记报告后,魏巧这几天颇受关注,也得到更多为“新农人”发声的机会。她认为,新农人的“新”不是年龄意义上的“新”,应是思维格局上的“新”,无论是90后还是70后,只要有新的发展思维、理念、技能,农村都需要。她建议国家布局一批农业科技产教融合试点,以企业为主导、高校为支撑,为涉农高校、具备一定规模和条件的农场和农业企业协同开展农业领域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技攻关提供综合性创新平台,促进农业领域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对接。
女儿作为“新农人”回归乡村接力,一度让江苏固城湖青松水产专业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邢青松代表特别自豪。“农业项目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年轻人创业试错成本高,而政府对‘新农人’的政策扶持还不够,缺乏针对性。”他建议,对于符合条件的“新农人”,应在创业补贴、发展融资、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一揽子政策支持。
除了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之外,代表们建议,进一步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完善乡土人才职称评价制度、科研人员返乡入乡兼职和离岗创业制度,推动更多人才向乡村流动。省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徐志明表示,农业现代化当下面临资源要素优化问题,江苏应系统谋划整合资源,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提供从能力提升、技术支持、人才服务等方面的全周期服务,帮助他们跨越门槛、驾驭风险,更好推动建设农业强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