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2全国两会 > 代表委员履职记 > 政协委员 > 正文
全国政协委员吴为山:让“美”融入生活,涵养时代新人
2022-03-06 07:05: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自古以来美育对人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随着国家对德育、美育的重视以及公众对美育需求的增长,全民美育方兴未艾,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做客“‘新小华’两会茶座”,畅谈如何提升全民美育质量和水平。

记者 胡兰兰

新小华:有人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技能教育。您认为,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理解美育?

吴为山:美育作为旨在培养健全人格,促进人的各种能力全面、协调、和谐发展的教育形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美育不能简单等同于艺术技能教育。而艺术技能教育是提升审美素养的一种途径。

中华民族具有重视美育的悠久传统。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美育实现现代转型,与中国社会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走出了一条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相结合的新型美育之路,其根本在于高扬人民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美育的普遍性作用和意义,并视其为培根铸魂的重要途径。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是学校教育的重点。

“双减”政策落地实施后,孩子们在校内有了更多精彩的艺术课程,也有了更多时间参与校外美育培训和美育活动。但不能简单认为进了艺术班就是接受美育,因为有可能是进入程式化教学中。美育本身担负多种功能,包括美的教育、创造性教育,还有让孩子们发现世界、展现世界的能力。家长还是要多带孩子去美术馆、博物馆、音乐厅,到大自然中去,认识生活、认识自然,在观察与思考中,在孩子自我表现中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

新小华:当前,加强全民美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

吴为山:美育本质上是全民性的。要让美成为中华儿女的内在涵养,以德铸美,以美铸品,就必须加强全民美育。

近两年来,国家层面就新时代加强学校的体育和美育工作进行系统设计,各学校积极落实美育和体育建设也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足。譬如,区域发展不平衡、教师队伍参差不齐、评价机制不完善,缺少教学场地及基本器材,美术课、体育课被挤占,学生的审美素养不高、体质不佳等。

针对这些问题,建议统筹社会资源,改善办学条件,聘请艺术家、体育健儿进校园,同时推进博物馆、美术馆与中小学联动,使之成为学校的“美育课堂”,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设立校园美育馆等。在学校开齐开足美育、体育课程的前提下,建议取消中小学生各种艺术类等级考试,鼓励学校根据自身办学优势,将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艺术、体育活动编入课程。通过“教会、勤练、常赛(展)”,使学生从小增强体质、陶冶情操。

新小华:对于加强全民美育、提升社会审美素养,您有何具体建议?

吴为山:做好全民美育是一项润物无声的系统工程,要打通学校美育与全民美育之间的“围墙”,统筹构建一体设计、分段实施的大美育工作体系。要深入研究历史文化之美、红色文化之美、社会主义建设之美、改革创新之美、民族伟大复兴逐梦之美。要放眼世界,研究人类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多元之美,深刻领悟美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的作用。

一是要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确立根本工作目标。新时代美育工作要始终与党的教育方针保持一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全民美育的各方面、各环节,使美育上升到全面育人高度来认识和实施。同时,以培养具有民族复兴担当的时代新人为目标,赋予当下美育工作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激发美育工作者的创造力,让未来涌现出更多德才兼备、审美素养深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

二是完善全民艺术素质教育。学校层面,在推进精品艺术教材出版、丰富艺术课程门类的基础上,加强师资建设;社会层面,把各级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音乐厅、戏院剧场等公共文化机构变成美育的课堂。还要重视对群众审美能力和价值观的引导,加强社区这一社会美育重要阵地。

三是资源融合发展,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方式和新渠道来创造美、传播美,特别是用年轻一代喜欢且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播经典艺术,以及高水平接地气的设计,改善城市、社区、村镇、学校的公共环境,为社会注入美、增情趣。

四是加强理论研究,推进与美育相关的制度建设。大力培养基层公共文化管理人才,树立家庭美育意识等,都需要通过深入理论研究,为全民美育做好制度建设储备。

编辑:马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