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稳定和扩大消费,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就提升农民收入来说,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已明确,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在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民增收要按下“快进键”,跑出“加速度”。
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核心,不仅关系到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国内市场的壮大、内需潜力的激发产生重要影响;不仅是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庄严承诺,也是新发展格局下,保持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举措。应看到,尽管农民收入增速已连续11年快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差异持续缩小,但不少农村地区底子薄弱甚至刚刚脱贫,农民收入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差距仍然明显,只有“加速跑”才能缩小差距,农民收入增幅不能仅满足于跑赢城市,而是要提升“加速度”,实现大幅增加。
“加速度”需要“强引擎”,实现农村产业兴旺,农民加速增收就有了持续可靠的推动力量。以前农民增收主要靠外出务工,如今各地加大对返乡创业者的政策扶持力度,让农村产业的吸引力不断提升,出现人才回归、技术回乡、资金回流、项目回迁的现象。“小木耳,大产业”,螺蛳粉带动产业链等鲜活的例子充分说明,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不仅能有效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提供新就业机会。
江苏在发展农村产业、实现农民增收方面,走在了前列。得益于更高的综合发展水平,江苏农村的产业选择余地更大,不少地方秉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的原则,通过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发农产品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等方式,形成既符合自身客观条件、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农村产业项目。比如,泗洪县实施农村土地整治,通过科学规划和农田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了耕地质量;丰县首羡镇开展大蒜标准化种植,带动万人就业;沭阳县耿圩镇打造“多肉”产业园,每天直播、配货、打包,多肉植物产业发展一片红火;南京江宁区从“五朵金花”到全域美景,展开美丽乡村游的新画卷……发展农民家门口的产业,不仅顺应民意,也符合新发展阶段的新要求。
由于农村发展程度各异,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还有很多。需要提供更多的“加速引擎”。目前较大的挑战是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速如何提高,财产性收入如何扩大。因此,一方面要为农民工提供更好的技能培训、就业引导,确保工资性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制度建设,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农民财产收益。还应考虑到,与城市居民相比,农民的转移性收入水平仍不高,必须在补齐公共服务短板上下功夫,让更多优质服务与配套惠及农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农民富才能农村美、农业兴。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农民收入的增幅跑出“加速度”,高质量发展就有强劲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