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殷殷嘱托让当地干部群众倍感温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问冷暖、听心声,每一个脚印、每一句话语都饱含对少数民族贫困群众的深深牵挂。
“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
“一里挂九梯”,这句俗语既是形容环江县的山峰叠峦、林茂谷幽,也道出了环江县所处的岩溶山区面临基础设施差、发展产业难的困境。
作为毛南族的发祥地和主要聚居地,环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也是国家级贫困县和广西深度贫困县之一。
受历史、自然、地理等因素影响,环江一直是广西最为贫困的地区之一。2015年底全县有6.45万毛南族人口,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7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22.07%。
不仅是环江县,据统计,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国120个自治县(旗),有8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
2016年8月22日至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青海调研考察。这是8月23日上午,习近平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新村建设工地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情况。
“脱贫攻坚本来就是一场硬仗,而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是这场硬仗中的硬仗。”,2017年6月,习近平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这样强调。
“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为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习近平亲自部署,多次深入民族地区调研,与群众共商脱贫致富大计,开出一张张脱贫“药方”。
——实地走访察真贫。在大凉山腹地,习近平走进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沿着崎岖山路一一走访贫困户,看实情、问冷暖、听心声;
——因地制宜“开良方”。在湘西十八洞村,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在村民家门前空地上召开了座谈会,“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
——鼓舞士气暖人心。习近平百忙之中多次回复乡亲们的来信,在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他勉励大家要“同心协力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努力创造独龙族更加美好的明天!”
多次深入民族地区为脱贫攻坚把脉问诊,以多种方式同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习近平始终深深牵挂着少数民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他的殷殷嘱托,为加快民族地区奔向全面小康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强大思想引领。
“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有多拼”
如今,走进环江县,只见一幢幢崭新楼房依山而建。2019年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20年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少数民族扶贫工作顺利推进,民族地区发展欣欣向荣。
左图: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独龙族的“文面女”李文仕(前排左)一家合影;右图:李文仕和其他村民的房子,这些房子是当地政府在2011年统一修建的。新华社记者 江文耀 摄
在党中央的政策引领下,依靠各族干部群众百折不挠的意志和行动,近年来,多个少数民族先后实现整族脱贫,创造了中国乃至全人类历史中减贫事业奇迹。
——摸排建档,精准滴灌。甘肃临夏对超过10万贫困人口建档立卡,面向近千名“两后生”开展汽车驾驶为主的实用技术培训,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福建宁德赤溪畲族村里,党员干部到村、资金项目到村、扶贫工作队到村,精准扶贫提高了扶贫效率;
——发展产业,自主造血。湖南省湘西花垣县十八洞村制定针对性脱贫措施,成立苗绣合作社,打造美丽苗寨;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创建了100多间“扶贫车间”,400多间扶贫商铺,鼓励贫困群众自主创业。
——异地安置,疏通道路。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村民们搬出了出入不便、严重缺水的地带,迁进规划有致的新居;四川将建制村通硬化路作为凉山州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先手棋”,全州累计新改建农村公路1.39万公里,乡镇、建制村通客车比例分别达到99.8%、97.4%。
一条条政策,一项项举措,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民族团结的铜墙铁壁。
干部见担当,扶贫有保障。在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路上,广大扶贫干部尤其是身处一线的扶贫党员干部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他们奔波在穷乡僻壤,关心每一家、每一户的脱贫工作,让精准扶贫的好政策切实落到实处。
扶贫路上,他们有的积劳成疾,有的甚至流血牺牲。“脱贫攻坚有多难,扶贫干部有多拼。在凉山,活跃着一支天天走村入户,狗见了都不咬的扶贫干部队伍。五年来,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有151名干部负伤,有23名干部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全国政协委员、四川凉山州人大常委会主任、党组书记达久木甲昨天在“委员通道”接受采访时表示。
“我原来总觉得,毛南族只是一个人口很少的少数民族,不被外部世界所重视。”毛南族全国政协委员韦震玲近日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这些年,独龙族、基诺族、毛南族等“整族脱贫”的传奇不断实现,更印证了脱贫攻坚道路上,“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
全面小康是全国一盘棋,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正是需要各族人民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努力实现脱贫致富的美好未来。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
在此次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中,习近平突出强调要克服疫情对脱贫攻坚造成的影响。
非常时期,民族地区“脱贫硬骨头”要如何啃?
“针对藏区、凉山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能否保障就业将对收入产生重大影响,其中包括贫困户能否外出务工、务工工作能否稳定,以及外贸出口企业的销售市场受阻,会影响到就业问题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汪三贵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
围绕就业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吴国宝告诉记者,可以在贫困地区提早实施已确定的乡村振兴工程与项目,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就业。
“适当提前实施乡村振兴规划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采取以工代赈的方式,增加建档立卡贫困户、低收入农户和失业返乡农民工的就业机会,部分冲抵新冠疫情带来的就业冲击和影响。”吴国宝表示。
电商扶贫和消费扶贫是近段时间缓解农产品直销的重要渠道,“例如云南省怒江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通过电商平台出售烟川红米、羊肚菌、腐乳等特产,能够逐渐缓解对疫情对农产品生产的影响。”汪三贵介绍。
除此之外,贵州、云南等依靠旅游创收的贫困地区受到疫情影响比较明显。应对这一问题,汪三贵强调要“错过春天,要抓住夏季的黄金旅游档期。”
鼓励就业、电商扶贫、旅游创收、监测帮扶……伴随一系列及时有效的举措落地,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脚步不会停。
5月18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同样聚焦疫情影响下,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其中,“四个强化”措施将从国家战略层面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强化挂牌督战。二是强化就业扶贫。三是强化消费扶贫。四是强化监测帮扶。我们坚信,有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全党全国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这些年来脱贫攻坚打下的坚实基础,我们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新闻发布会上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各族群众始终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协力实现脱贫,奔向小康。正如习近平在给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群众的回信中所提到的——
“脱贫只是第一步,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