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聚焦江苏团 > 新闻 > 正文
合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苏皖湘黔川滇六省代表畅谈长江经济带建设
2020-05-26 21:5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访谈嘉宾:

陆永泉 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

徐恒秋 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

胡伟林 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陈少波 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

杨克宁 四川省阿坝州州长

郭大进 云南省昭通市市长

长江万里,江流绮丽。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漫江清水滋养着永续发展的新文明,正浩荡东去。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重要指示第五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推进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再次写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

两会期间,新华日报联合安徽日报、湖南日报、贵州日报、四川日报、云南日报,邀请来自六省的全国人大代表,畅谈如何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走出一条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

江苏:建好黄金水道打造绿色走廊

江苏南通狼山国家森林公园。 许丛军摄

长江江苏段长达433公里,串联起南京、扬州、苏州、南通等8个设区市。随着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全线贯通,长江江苏段成为黄金水道“钻石区段”,以长江1/7通航里程承担了全线70%的货运量。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需要统筹好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和水陆面的综合治理,水上交通运输直接依托于长江黄金水道,身处保护母亲河的最前线、最核心,责任重大。”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陆永泉表示,既要建好黄金水道,也要打造绿色走廊。

滨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一度困扰着沿江各地。如何优化港口布局,留出更多生态岸线?江苏在全国率先出台港口岸线管理的省级政府规章《江苏省港口岸线管理办法》,以及严格管控长江干线港口岸线资源利用的工作细则,进一步强化规划引领、许可源头把关,严控港口岸线总规模,严控新增港口岸线,使全省长江干流及洲岛港口岸线开发利用率保持在50%以下。眼下,越来越多的生产岸线正向生态岸线转型,长江江苏段生态“颜值”越来越高。

地处长江、大运河交汇处,拥有7个亿吨大港,长江江苏段年进出港船舶约250万艘。“交通、海事、生态环境、住建等部门通力合作,打出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组合拳’。”陆永泉介绍,一是提升沿江港口码头岸基接收能力,基本具备靠港船舶送交污染物“应收尽收”能力;二是严格督促船舶依法收集和移交船舶污染物,创新“一零两全四免费”模式;三是规范船舶污染物接收转移处置流程,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管理;四是全面推动小吨位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400总吨以下内河货运船舶生活污水防污改造今年底前全部完成;五是稳步推进沿江水上洗舱站建设,已在南京、南通、无锡等地布点。

特殊的地理环境,密切的经济联系、人员往来,迫切需要加快过江通道建设。“宜隧则隧,宜桥则桥,尽可能采用多种交通方式合并过江,节约利用通道资源。”陆永泉介绍,比如在建的常泰大桥,集高速公路、普通公路和铁路三种过江方式于一体,主航道桥采用主跨1176米斜拉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斜拉桥;天星洲航道桥和录安洲航道桥均采用主跨388米的钢桁梁拱桥,是世界上最大跨度公铁两用钢拱桥。

截至目前,江苏已建成14座、在建9座过江通道,预计2025年全省已建、在建过江通道将超过30座,基本缓解过江交通瓶颈;到2035年,形成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过江通道系统,长江两岸联系将更加便捷顺畅,以高水平综合立体交通走廊更好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安徽:七项举措促进水清岸绿产业优

安徽省祁门县李源村雨后景色。陈晨 摄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从“长江三矶”之一的采石矶往北有一处名为薛家洼的天然江湾。曾经,薛家洼是长江马鞍山段渔民、渔船最集中区段,也是非法码头和“散乱污”企业聚集区。当地统筹推进拆违、复绿、环保、渔民上岸,对986亩薛家洼区域进行总体规划,经过努力,展现出水清、岸绿、景美的优美景象。

“安徽省委、省政府把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一号工程’。”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厅长徐恒秋介绍,他们聚焦沿江1公里、5公里、15公里岸线,实施分级管控,落实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项举措。

徐恒秋建议,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共赢机制,合力提高区域环境管理水平;加大长江经济带区域联防联控,共同化解环境风险;加快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方式,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推进长江经济带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加快推进长江保护立法,建立分级保护制度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湖南:治理“一湖四水”推动“四个升级”

湖南岳阳濠河水域群鸟翔集。杨海波 摄

地处中游的湖南,拥有长江岸线163公里,全省5000多条河流汇聚湘资沅澧“四水”,“四水”汇聚洞庭、连通长江,全省96%以上的区域都属长江流域。

湖南把生态环境修复摆在压倒性位置,全力守护长江岸线,协同治理“一湖四水”,坚定退旧育新、转型升级——

狠抓重点领域环境修复。推进37个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突出问题和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污染治理“4+1”工程,强化标本兼治。

统筹推进江湖协同治理。实施湘江保护治理三个“三年行动计划”,开展洞庭湖水环境综合治理五大专项行动和生态环境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长江干流岸线保护与修复。

加速推动创新转型绿色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停取缔一批“散乱污”企业,淘汰造纸等落后产能。实施“五个100”产业项目建设行动,推进“135”工程升级版,岳阳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全省加快动能转换、产业升级。

形成共抓大保护合力。与鄂、赣签订省际协商合作行动宣言,在跨界生态保护与修复、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发展等13件实事上深入合作。

“湖南将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着力推动环境治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体制机制‘四个升级’,以‘一湖四水’的清水长流、岁岁安澜,为建设美丽长江作出新贡献。”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胡伟林表示。

贵州:强化制度约束筑牢生态屏障

贵州草海国家级保护区嬉戏的黑颈鹤。王纯亮摄

贵州是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为契机,推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全力筑牢绿色屏障。”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陈少波表示。

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生态环境,贵州实施100多项生态文明制度改革,实现多个全国率先——

围绕绿色屏障建设,率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开展自然资源统一确权登记试点,建立长江经济带首个跨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

围绕生态评价考核,率先出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

围绕生态产业发展,率先开展生态旅游资源大普查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

围绕司法保障,率先出台生态文明促进条例,率先设置环保法庭并推动公检法配套的环境资源专门机构全覆盖,挂牌全国首个省级层面生态检察修复示范基地,发布全国首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确认书;

围绕生态扶贫,率先出台生态扶贫专项制度。

“把制度优势转变为治理效能,全省上下深入推进污染防治‘五场战役’,持续抓好‘双十工程’和磷化工企业‘以渣定产’,深化河(湖)长制,实施长江经济带‘三水共治’。”陈少波介绍,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五级干部上山种树、贵州生态日五级河长下河巡河,已成为制度安排。

四川: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红原大草原白水河流域。尹钢 摄

“长江、黄河上游地区,既是生态建设核心区、重点水源涵养区、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也是国家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两屏三带’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地位十分特殊,生态价值不可替代。”今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阿坝州州长杨克宁提交了关于加强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建设的议案建议。

杨克宁建议,全面深化长江、黄河上游生态问题调查研究,进一步摸清时空分布特征、找准问题主要成因,为生态环境统一管理、科学保护、系统修复打下坚实基础;坚持规划先行、多规合一、系统保护原则,尽快编制《长江、黄河上游地区生态保护修复总体规划》,明确目标定位、空间布局、类型组成、任务要求、责任体系等。

“希望将长江、黄河上游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纳入国家规划。”杨克宁建议,选择长江、黄河共同的水源地——川西北地区、黄河上游核心水源涵养地——四川阿坝州,开展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灾害频发区综合治理等试点。

云南:补齐交通短板彰显区位优势

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云萱 摄

加快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先手棋。昭通位于长江上游、滇黔川三省结合部,是云南“北大门”,拥有“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唯一门户。

“抓住长江经济带建设和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补齐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短板,发挥长江上游黄金水道航运功能,让‘黄金水道’释放出‘黄金效应’,为滇东北崛起提供有力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昭通市市长郭大进表示,深入实施交通先行战略,高起点规划“一环两横四纵六联络”高速公路网、“两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一中心四通用八航线”航空网、“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网,努力打造“富民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便捷交通”“美丽交通”。

近连成渝、远接两角,依托长江“黄金水道”,昭通综合交通体系初步释放“黄金效应”,形成市内2小时交通圈、与周边毗邻州市3小时高速通达、与四大区域城市4小时高速通达的新格局,为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支撑,也让群众走出了大山、转变了观念,全市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华日报记者 黄伟

安徽日报记者 夏胜为

湖南日报记者 唐婷

贵州日报记者 刘苏颉

四川日报记者 吴浩 钟振宇

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作者:黄伟   编辑:苗津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