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 陈 杰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寿子琪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 张 兵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 张天培
去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重磅出炉,绘出沪苏浙皖一体化发展蓝图,也标志着长三角一体化进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在这片35.8万平方公里的区域,共同建立一个由27座城市担当“管理员”、容纳2.25亿人的“超级群”,无疑是一次对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地理版图的重塑。
长三角三省一市地缘相近、文脉相通、市场相连,下好一体化发展的“大棋局”,通力协作做好“我们的事”是必然要求。全国两会期间,本报联合解放日报、浙江日报、安徽日报,邀请长三角地区代表委员,围绕“长三角一体化”主题,分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的经验做法。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
立足特色创新一体化治水模式
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水利厅厅长陈杰认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就是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发挥水利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先导性作用,坚持把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为江苏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主动作为、精准发力,开启示范区水利基本现代化建设新征程。
长三角地区地缘相邻、河湖相连、人文相亲,如何画好一体化治水的“同心圆”?在陈杰看来,江苏要立足江南水乡特色,以安全为前提、以生态为基底、以美丽为形象、以幸福为目标,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定位、高品质实施,打造水利现代化示范区,展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治水愿景。
聚焦示范性,加快构建一体化的水治理体系,实现示范区内河网水系互联互通、饮用水源共保共享、河湖保护同标同管、工程运行联调联控。
聚焦高质量,通过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打造水网密集区的防洪保安样板、行政交集区的协同供水样板、产业集聚区的集约用水样板、城镇密布区的生态保护样板。
聚焦现代化,按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探索水利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与发展模式,打造集标准化建设、精细化管理和智慧化运行于一体的现代化示范。
建设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构建互联互通、功能齐备、生态绿色的水系格局是重点。江苏将以河为脉,串湖、连荡、接漾,打造“三河两湖一网”生态绿色廊道框架,形成“淞浦达江海、塘浦织圩田、运河系文脉、荡漾驻乡愁”的新天堂。
突出“三河”整治。江南运河是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载体,年内完成江南运河苏州段综合整治工程并发挥效益。吴淞江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东北部的一条骨干河道,吴淞江整治是流域综合规划、防洪规划确定的防洪排涝骨干工程项目,我省将与上海协同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建成发挥效益。太浦河是横贯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腹地的生态绿廊,太浦河后续工程是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项目,我省将协同上海、浙江加快推进立项实施,着力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
突出“两湖”修复。实施东太湖后续整治,打造示范区集中供水水源、生态休闲空间、流域防洪屏障。淀山湖位于示范区核心区域,我省将会同上海加强淀山湖治理保护的整体谋划,合力推进水污染防治与生态岸线贯通,打造示范区生态绿核。
突出“一网”构建。示范区将优化河湖水系、提高互联互通水平,打造生态绿廊与人文湖群。吴江区已被列为全国水系连通及农村水系综合整治试点县,通过集中治理连片打造水网圩区系统治理样板。
“加快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把示范区建成水利现代化的先行区,是国家交予的重托、是时代赋予的重任。”陈杰表示,要围绕一体化发展部署,全面完善保护体制机制,实现一体化管理保护,为形成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作出水利贡献。
加快推进“四统一”。在不同行政区域间,统一河湖等级,推进一体化管理;统一跨界河湖防洪、排涝、供水、通航、灌溉等治理标准,推进一体化治理;统一河湖水质保护、水面清护、生态维护等标准,推进一体化养护;统一河湖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推进一体化运行。
积极实践“六联合”。在示范区范围内,通过探索水系统联合治理、水灾害联合防御、水资源联合调度、水域空间联合管理、水行政联合执法、水信息联合共享,推进水治理一体化进程,提升水治理的综合效能。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吴 琼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
“三管齐下”凸显示范区生态绿色定位
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核心区域,将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在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看来,示范区要凸显生态绿色的定位,需要“三管齐下”。
第一个方面,是严把产业准入关。从源头上控制和规避高污染产业,依托示范区生态资源优势,加快吸引一批高科技创新总部、创新社区,积极发展数字经济、绿色金融、节能环保、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特色服务产业,着力打造绿色创新发展的新高地。同时,还应着手对区域内存量“三高一低”产业加大调整力度,为新兴产业和高水平项目腾出发展空间和环境容量。通过两手抓,实现生态环境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
第二个方面,是扩充生态容量。也有两个路径:一是加快恢复自然生态。自然生态有自净能力,保护好生态,生态也会帮助消纳污染,提供更多的生态容量。示范区本身有较好的生态基础,河湖交织密布,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特色。以往工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占用了一些河湖水面和生态空间。当前重点要坚持以水为脉、林田共生,治水、造林、增绿,建设生态走廊,特别是要扩大湿地面积、提升湿地质量。近年来,上海对环淀山湖区域水环境进行了持续性的综合治理,岸线整治、退渔还湿,打造“蓝色珠链”和世界级生态湖区,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二是完善污水和污泥处理、生态垃圾和危废处理等治污基础设施,对污染物加强治理,把收纳处理做到位。“在示范区,这项工作尤为重要。示范区建设以生态为重,但还是有一定的产业和人口增量,发展的空间布局也将发生重大变化,必须提前、高标准地谋划好、建设好相关基础设施,为绿色高质量发展拓展生态容量。”
第三个方面,是加强环境监督管理。寿子琪表示,对于污染排放标准,依法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特别是长三角部分省市结合地方实际出台了一些严于国家的地方标准,但也不尽相同;在监测、执法等方面虽有一些原则性的规范,具体操作还有较大差异;同时,监测、管理的信息不互通、不共享,也影响了环境管理的效能。在示范区率先探索生态环境标准、监测、执法的“三统一”,是长三角推进生态环境一体化和建设好示范区的客观需要,也是三省一市的共识。
具体而言,统一标准,要以重点行业排放标准为突破口,逐步推动统一,后续还可以在生态工程设计建设标准、企业清洁生产标准等方面进一步突破。统一监测,要在统一监测规范、优化监测体系布局的基础上,加快实现数据的归集共享,最终实现“一个平台”的智慧化管理。统一执法,主要是制定统一的执法规范和裁量标准,以“一把尺子”实施联动执法、联合执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住良好的生态环境,走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实现共商、共建、共管、共享、共赢。”
寿子琪表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希望与兄弟省市一道,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求,立足自身、加强协同,加快推进落实区域污染治理重点协作任务,加强河湖联保共治,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深化完善联合预测预警机制,发挥好区域生态环境协作机制作用,携手打赢区域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建设好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解放日报记者 孟群舒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嘉兴市委书记张兵:
答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联考卷”
去年11月,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揭牌,也拉开共建一体化示范区的帷幕。今年3月3日,浙江省推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大会在嘉善举行,吹响了举全省之力支持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推动嘉善片区建设的“冲锋号”。
全国人大代表、嘉兴市委书记张兵表示,嘉兴作为浙江“三个地”的典型代表,将聚焦“三新一田”的战略定位,举全市之力答好一体化示范区建设的“联考卷”,奋力把嘉善片区打造成为新时代全面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中的重要窗口。
时间节点上,我们将对表示范区揭牌一周年、2021年建党一百年、2025年、2035年等关键节点,思想上绷紧、时间上抓紧、落实上赶紧,加快提升“显示度”、跑出“加速度”,努力做到“半年拉框架、一年出形象、三年大提升、五年作示范”。
推进机制上,我们提出举全市之力推进嘉善片区建设,建立一个联考机制,出台一套联建政策,推进一批联动合作。比如,我们对照省里的支持政策,出台了财政、金融、用地等20条“高含金量”政策,组建了注册资本100亿元的长三角投资集团,全力保障示范区嘉善片区项目不缺地、建设不缺钱、推进不缺人。市级部门“一把手”担任嘉善对应部门的“第一局长”,做到“嘉善吹哨、部门报到”。
重点任务上,我们将聚焦生态绿色、创新发展、开放合作、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力。
在生态绿色方面,我们将加快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年底前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提升项目,打造世界级生态湖区。同时,我们将与青浦、吴江一起,以最大合力推进区域生态环境联保共治。
在创新发展方面,我们将依托浙江省数字经济高地和嘉兴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举办地优势,开展创新平台、高新技术产业、高端人才、创新主体、创新生态环境等 “五大提升工程”,加快规划建设祥符荡科创绿谷、嘉善未来新城、临沪智慧产业新区、现代农业科技园等高能级科创平台,引育集聚科研院所、高端人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龙头企业,大力培育现代传感、半导体、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争创国家绿色技术创新综合示范区,打造创新驱动新引擎。
在开放合作方面,我们将率先接轨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用好浙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嘉兴片区、嘉兴综合保税区B区和中新嘉善现代产业园等载体,力争把浙江中荷(嘉善)产业合作园升级为国家级园区,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集聚高质量外资,构建国际化最优营商环境。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始终坚持开放带动,克难攻坚、逆势前行,签约超百亿产业项目11个,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7.91亿美元、列全省第三,引进超亿美元项目15个、列全省第一。嘉善片区全面发力,主要经济指标跃居全市第一,引进两个百亿级产业项目。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将抢抓国家稳增长、加大基础设施特别是新基建投入的契机,超前布局、统筹推进交通、能源、水利、5G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交通一体化推动一体化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一批轨道交通、省际快速路、县域主干道、省际断头路等重点工程。比如,我们把沪嘉城际轨道交通作为接轨上海的“一号工程”,去年先行工程已经开工,今年将全力推进嘉兴至嘉善段的建设,同时年内开工建设通苏嘉甬这条能够体现长三角交通一体化的标志性工程,积极谋划连接苏州的轨道交通,共建“轨道上的示范区”。
浙江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 攀 王杭徽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
扬皖所长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安徽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大机遇,围绕国家赋予安徽“两地一区”功能定位,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携手苏浙,扬皖所长,主动作为,探索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路径与格局。
“紧盯国家战略导向,紧盯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紧盯安徽长远建设,不断攻坚突破,积极担当作为,贡献安徽力量。”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发改委主任张天培表示,立足产业基础、创新优势和市场腹地,攀升全球价值链,安徽积极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越来越多的产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在安徽集聚,创造了新的供给,引领了新的需求,增强了新的发展动力。
当前,技术与需求的变革推动长三角产业分工合作加速升级。安徽“芯屏器合”等产业集群加速发展,挺起先进制造业脊梁。
安徽省委、省政府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我国制造业搞上去”的要求,着力打造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安徽加快推进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人工智能、先进结构材料4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1个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及全省24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不断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张天培告诉记者。
安徽全力打造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揭牌成立皖江江北、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制定实施推动两个集中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成功举办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深化“央企、民企、外企、港澳企、台企、侨企”六百对接,集中签约项目638个,投资总额7351亿元,其中长三角合作项目149个、总投资额1018亿元。与沪苏浙共同签署《长江三角洲区域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互认合作协议》,推动车联网领域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举办G60科创走廊联席会议,打造“G60科创云”平台,G60科创走廊新能源产业联盟、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通航产业联盟分别在宣城、合肥、芜湖成立。全国首个跨省5G视频通话在上海、杭州、苏州、合肥四城实现互联。
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上下鼓足干劲,科学应对,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特别是充分发挥一体化合作机制作用,联合沪苏浙两次召开主要领导视频会,专题研究部署统筹推进长三角疫情联防联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建立实施长三角‘7+5’疫情联防联控协同机制,有力推进了长三角疫情信息互联互通、防疫物资互济互帮、健康码互认通用、产业链复工复产协同互助、企业复工复产复市招工协调。”张天培表示。
安徽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越是这个时候,越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张天培表示,“安徽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引,全面实施国家规划纲要、‘三个清单’及安徽行动计划,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聚力推动‘四重’建设(重点领域、重点区域、重大项目、重大平台)取得新突破。” 安徽日报记者 郑 莉
以上照片分别为肖勇、张驰、梁臻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