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来,通过巨大的努力,太湖湖体水质由Ⅴ类改善为Ⅳ类,富营养化程度从中度改善为轻度,水质状况总体已好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民盟江苏省委副主委窦希萍围绕自己的专业领域,关注太湖流域综合整治、水系运河连通工程等方面问题。
她提出,江苏省在统筹推进太湖流域防洪治涝、水资源配置和水环境综合整治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但仍存在薄弱环节和“短板”。“太湖生态环境仍然适宜蓝藻生长,2015年以来,湖体总磷浓度出现反弹现象,去年全湖总磷浓度平均仍达0.08毫克/升左右,继续维持在高位,距离国家确定的2020年目标值0.05毫克/升还有差距。”
鉴于进一步推进太湖流域综合治理涉及面广、任务繁重、困难较多,窦希萍建议,进一步完善治理太湖的体制机制,加大工作力度,每年定期召开会议,统筹推进重大事项,协调解决突出问题。同时,她提出提高流域骨干水利工程国家投资比例、加大对太湖生态清淤工程的支持。“污染底泥是总磷等污染物蓄积的主要场所,也是触发湖泛的重要因素,生态清淤可以减少内源污染、改善生态,是太湖水环境的治本措施之一。”窦希萍表示,为进一步削减总磷总氮等内源污染物存量,遏制总磷反弹,在进一步强化外源治理的同时,拟对底泥污染严重、水草和底栖生物分布稀少的湖区,实施新一轮生态清淤工程,把清淤与恢复湖滨湿地带相结合,既能解决淤泥出路问题,又可增加不断萎缩的湖滨湿地,提高生态环境的综合效益。
新华报业全媒体记者 杨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