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聚焦江苏团 > 代表委员观点 > 正文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如何补短板?代表委员们结合抗疫工作提出切实建议
2020-05-21 10:12: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讯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给大家敲响了警钟。通过公共卫生措施预防疾病,是人类有效应对传染病的重要法宝,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加强相关医疗救治体系建设也同样不可忽略。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该如何补齐短板?来看代表委员们的建议。

记者周碧莹 王赟 杨彦 蔡蕴琦

铸造“战疫”之盾。新冠疫情之下,全国人民凝心聚力,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当前,疫情防控进入“下半场”,如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提升疫情监测预警能力、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成为今年两会关注的焦点。

“双一流”建设应向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倾斜

建议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

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先后派出规模最大、阵容超强、配置超高的9批276人援助湖北、南京公共卫生中心、辽宁和委内瑞拉,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作为江苏省专家组组长单位,江苏省人民医院也全力“兜底”担责,保障江苏大后方。

在疫情的后期来回看这一场战斗,它给我们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带来怎样的思考?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党委书记唐金海思考的落点在“人”上。

疫情防控暴露出现有公共卫生体系存在的短板,也同样凸显出了高校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和传染病研究的不足。唐金海告诉记者,公共卫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目前已经纳入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数量相对偏少,难以适应未来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和队伍建设的战略需求。因此,对于具有发展潜力的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和投入力度。他建议相关部门在新一轮“双一流”建设的动态调整中,进一步加大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科的支持力度。

唐金海还建议在疫情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建议国家卫生健康委与相关职能部委完善医疗机构与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生命教育工作的合作共建体系,引导各级医疗机构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

利用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提升公共安全防控

建议人: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江苏省委副主委、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智深

全国政协委员、东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智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全国各地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和及时部署下取得了重大战略成果。“但在防控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智慧城市各系统缺乏协作机制,数据信息分散,难以实现共享;城市公共安全应急管理响应速度较慢,智慧公共卫生管理板块缺乏;城市基础设施感知工程尚不完善,基本没有考虑平灾结合。”

“我们应该利用好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发展新基建,做好顶层设计。”今年两会他就带来了《关于加快智慧城市公共安全防控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方案建议》,他建议,建立考虑平灾结合韧性监测体系,全面推动全面感知工程体系建设。吴智深告诉记者,考虑重大灾害及复合灾害条件下感知与监测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建立能够实现平灾结合的高耐久和强韧性的智能监测与感知工程系统,完善城市组织协调体系和保障机制等,实现基础设施平灾条件的全过程监测与智慧重现,“从而进行智能分析与决策,为城市智能规划的应急方案、灾害救援、逃生避难路线设计及资源调配等应急管理提供依据。”

综合性医院特别是红十字医院应有“标配方案”

建议人: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水

在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快速反应,迅速建立起发热门诊,协调人员排班、物资储备,为全省婴幼儿、儿童、产妇健康保驾护航。

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妇幼保健院院长王水建议,全社会应当重新来审视综合性医院,尤其是红十字医院的建设,是否足以应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公共卫生事件。

王水举例,在本次疫情中发挥出重要作用的发热门诊,其实医院平时都有设置,但因为突发事件很少,所以人力、物力、场地都有闲置的情况;医院的传染科、烧伤科等,以往都是综合性医院很强的学科之一,但很多都在慢慢萎缩中,床位减少的同时,也存在人员配置不齐的情况。王水建议,综合性医院这些与公卫相关的学科设置、人员配置,都应当纳入到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中去,国家也应当给予相应的人力物力支撑。

医院的“硬件”建设,也需要考虑到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面对疫情或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性医院尤其是红十字医院有没有可快速拓展的床位和急救设备?医院医疗物资储备在医院内还是医院外,面对突发情况,能否实现快速的调动?王水建议相关部门为红十字医院出台应急急救设施、人防工事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全国性的统一标准,有了“标配”方案,医院的应急能力才能得到保障。

在全国医疗机构普遍建设发热门诊

建议人: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

作为医生,南京市第一医院副院长陈鑫刚刚走下抗疫的“战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准备了沉甸甸的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普遍地建设发热门诊;注重综合医院传染科的建设;进一步推行病理解剖。

陈鑫说,在全国两会上,他将根据自己的抗疫经历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点,要在全国范围内的医疗机构普遍地建设发热门诊。陈鑫提出:“新冠病毒和SARS不同,根据专家的预测,新冠病毒短期内不会消失,因此其防控可能会进入一个常态化的过程。”陈鑫提议,在全国层面,对各个级别的医疗机构,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到三甲医院,都建设发热门诊。

第二点,注重综合医院传染科的建设。陈鑫提议从今年开始在全国各综合性医院的传染科制订统一的标准,如设立负压病房等。陈鑫提出,要做到平战结合,在平时,也可以找到其用武之地;而真有疫情发生的时候,又可以随时转换角色,使之成为疫情高峰期用得上的设备。

第三点,进一步推行病理解剖。陈鑫指出,要了解对于死亡原因不明确的病例,最佳的确诊手段就是病理解剖。陈鑫准备提议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地理位置布局P3级的病理解剖实验室。

传染病医院建设要“分级”提升基层卫生机构能力

建议人: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医疗集团理事长、扬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静成

本次疫情中暴露出一些基层医院对传染病早期鉴别诊断能力不足、水平不高,传染病专科难以满足患者集中收治需求、危急重症救治能力薄弱等问题,王静成建议要重视基层医疗机构在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建设定位明确、平战结合的应急分级医疗救治体系。

王静成表示,对基层卫生机构,应重点加强其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特别是通过症状和流行病学史对传染病进行诊断的能力,使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具备在第一时间识别、上报、紧急处置传染病的能力。

传染病医院建设同样需要“分级”。王静成建议在县级层面规划建设二级专科传染病医院,合理设置相关专业科室、建设隔离病房,承担本行政区域内传染病患者的集中收治和日常治疗管理等工作任务。在地市级层面按照2张/万人标准设置三级专科传染病医院,建设能够收治呼吸道烈性传染病患者的负压病房楼、医务人员隔离轮休楼,承担重大传染病危重患者集中收治任务。有条件的三级医院要按照传染病防控的要求,建设独立的传染病病房楼。这些医疗资源,在平时可作为一般病房使用,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可迅速启用,快速集结救治资源,而且不会对医疗正常诊疗秩序造成大的影响。

编辑:马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