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强国看两会 共饮一江水 > 正文
【上海】如何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新突破?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2020-05-22 19:32:00  来源:上观新闻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正大踏步前进。根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共同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示范引领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紧随一个又一个重大利好而来的,是新的挑战。比如,在跨行政区域的格局下,如何能在生态保护、交通、产业、公共服务、区域治理等领域实现一体化的新突破?这当中,还有不少待解的难题。

经过在沪全国人大代表共同研究,大家决定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建设作为两项专题调研课题之一,并吸引了多达38位代表参与。去年5月至9月,调研组深入青浦、吴江、嘉善调研,还赶赴珠三角的广州、珠海、深圳等地开展对比调研,最终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

从一条河看发展诉求分歧

在推进一体化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不同区域的情况各异,诉求也各不相同。在实地调研和走访过程中,代表们发现了不少典型案例。

其中,令代表们印象颇深的,是太浦河。太浦河主要在吴江境内,经嘉善流入青浦。对上游的吴江来说,最好能放大河道的产业功能。面对调研组,当地村干部说得很直接:“这条河从家门口过,村民有使用权,要发挥经济效益。”然而,对下游的上海而言,太浦河是饮用水水源地,产业功能可能带来污染等风险,青浦希望将其打造为清水廊道。

“同样一条河,是凸显其航运和产业功能,还是作为水源地大力保护?这体现了区域发展诉求的分歧,深层次是如何处理绿色和发展的问题。”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召集人丁光宏说。

从这一问题出发,很快衍生出一个新课题:上下游能否引入生态补偿机制。尽管大家都认同,生态补偿机制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和生态保护诉求分歧收敛的重要途径,但国内生态补偿实践经验并不多,执行过程中往往存在贯彻生态目标不到位,或者补偿不到位等问题。

“示范区开展生态补偿的原则是什么、触发机制如何、资金来源是什么,如何定量分析?”这些问题没有现成答案,也成为代表们热议的焦点。

经过反复研讨,代表们提出一系列建议。比如,可根据各地流入与流出的水质状况确定横向补偿标准;搭建有助于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政府管理平台;推动建立流域生态保护共建共享机制;加强与有关各方协调,推动建立促进跨行政区的流域水环境保护的专项资金;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和多渠道的融资体系等。

丁光宏认为,示范区有一批需要跨行政区域协调的难题,单单靠一地难以解决,而全国人大代表正好可以发挥自身作用,在更高层面上鼓与呼,推动建立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

示范区建设要锐意创新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另一难点是,如何在不同的行政区划下,一体推进规划建设和发展。为此,调研组不仅走访了市发改委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还南下远赴珠三角地区,开展了对比调研。

“珠三角干部群众的思想解放程度之深,上下推动的力度之大,让我们深受触动。”全国人大代表、调研组召集人王建宇说,改革本身就要求打破常规、打破现有的条条框框,既然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是全新的事物,三地都要敢于思想解放。

从珠三角的实践看,广州、珠海、深圳都在一省之内,协同联动自然顺畅。相比之下,组成示范区的三地分属三省市,行政边界对一体化管理而言是一大难点。同时,示范区并无独立的权力机关,也就无法通过赋权实现政策落地。示范区建设推进由谁赋权、赋权给谁,也有待构建更高层面的协调机制。

为此,代表们围绕示范区的管理权限与赋权方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比如,建议设立示范区管理常设实体机构,负责示范区规划编制、实施、管理和监督。同时,吸纳三地规划机构组建一体化示范区规划委员会,为示范区规划建设提供技术支撑等。

以创新驱动实现绿色发展

由于调研组汇聚了不同领域和专业的代表,大家从各自视角出发,提出了诸多建议。

王建宇代表参与了调研组每一次调研,来自科研领域的他发现,示范区内高端教育资源与科创平台十分薄弱,创新能力存在明显短板。在代表们一次次讨论中,大家逐渐形成共识,要强化创新资源布局和共享,培育开放式的科技创新生态系统,加强示范区内科创领域的广泛合作。

“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的发展水平处于沪苏浙的洼地位置,迫切需要通过创新来改善局面,从而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王建宇说。

在数月时间里,调研组抽丝剥茧,梳理出示范区建设中遇到的六大难点问题,分别是绿色与发展如何协调、管理权限与赋权方式如何设定、财税分享机制如何统一、土地利用如何统筹、公共服务如何共建共享、区域规划如何协同,并逐一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问题抓得准了,后面提建议举措就有针对性了。”丁光宏说。据了解,凝聚着调研组各位代表心血的调研报告将转化为相应的议案和建议,通过今年两会提交全国人大,力求促进示范区建设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

(原载于2020年5月21日“上观新闻”)

作者:孟群舒   编辑:苗津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