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3江苏两会 > 强信心 一起拼 > 正文
泰州:埋头苦干,共绘“崛起中部”美好图景
明确发展定位 找准动力支撑 推动价值实现
2023-01-12 19: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隆冬时节,泰州“热度”不减。比质量规模、比推进效率、比产出效益、提升核心竞争力,去年12月20日,泰州市“三比一提升”项目建设“大比武”火热进行,15个重大项目的建设现场,折射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项目就是谋未来。”泰州市委书记朱立凡表示,泰州正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进一步明确发展定位、找准动力支撑、推动价值实现,加快把全省地理位置上的几何中心转变成双循环格局中的供应链中心,把生物医药的特色优势巩固拓展成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整体优势,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潜力转化为促进共同富裕的动力,全力打造令人向往的“幸福水天堂”、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明确发展定位,“崛起中部”标注产业新高度

2022年11月21日,鹍远泰州医学检验实验室揭牌,将致力打造全国癌症“早筛”“早诊”和“早治”全周期全过程服务的重要示范平台;12月14日,瑞科生物技术股份公司在港交所发布公告,通过直接比对研究结果显示,瑞科生物新冠疫苗优势明显……2022年以来,中国医药城喜讯连连,中慧元通四价流感病毒亚单位疫苗等10个重磅产品陆续上市,再度刷新产业高度。

省委工作会议强调,要着力打造“搬不走、压不垮、拆不散”的产业集群。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泰州牢牢把握产业主攻方向,着力在扬子江先进制造业产业带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塑造特色优势,奋力打造崛起中部的产业增长极。

“一个产业体系、四个特色产业集群”,是2022年泰州市委工作会议确立的发展新定位。新定位引领新发展,一组数据标注着泰州产业发展新高度:去年1—9月,医药、食品“大健康产业”,以及汽车零部件和精密制造、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光伏和锂电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实现产值4024.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65.8%。

去年12月15日,总投资120亿元的盛虹新型储能电池及系统集成项目签约,标志着泰州市光伏和锂电产业集群再添百亿级新成员,将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劲动能。

97.8公里的沿江,同样见证着泰州的新变化。近日,泰州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产业集群连创3项“行业之最”。去年10月29日,全球最大装箱量集装箱船在泰兴顺利出坞,最大堆箱层数可达25层,相当于22层楼的高度,一次可装载创纪录的24346只标准集装箱,是名副其实的海上“巨无霸”;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前三季度,泰州重点船企手持订单数占全国1/4、全球近1/9;泰州市参与的“南通市、泰州市、扬州市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集群”成功入选“国家队”。

好的营商环境是助力“崛起中部”的强引擎。从去年9月到12月,泰州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营商环境“大走访、大排查、大整治、大提升”百日攻坚行动。为给企业减负增效、和企业共渡难关,泰州税务部门推出“泰税e”税费服务新品牌,减税降费设立“白名单”、退税红利可以“一键享”。“正当企业资金受限的时候退税税款及时到账,对我们企业而言真是及时雨!”泰州市华丽新材料有限公司财务负责人黄亚和对退税服务的大幅提速感到非常满意。

找准动力支撑,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

博生医用新材料年产6000吨医用多层共挤膜项目,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佳晟制造项目总投资5.05亿元,半导体相关技术填补国内空白……一项项创新成果在“三比一提升”项目建设“大比武”中精彩亮相。泰州市市长万闻华表示,要紧紧围绕打造地标性特色产业集群的目标,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以项目之“进”支撑高质量发展之“稳”。

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突出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地处长江之滨、背依里下河腹地的泰州,是江苏较为年轻的设区市。年轻代表着活力,追赶更依靠创新。新时代新征程,泰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渴求人才,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能承载创新实践、成就人才发展。

去年11月10日,泰州市科技·人才活动周开幕,首次编制发布了“产业创新链图谱”,收录光伏、细胞和基因治疗、高温新材料产业等6条产业创新链,以此助力企业在开展产学研合作、招引高端科技人才方面“有的放矢”,进一步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协同并进。

去年11月18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泰兴)银杏节上,6位“科技招商大使”正式上岗。泰兴市委书记张坤表示,要让科技招商成为“金钥匙”,激活创新链赋能产业链的动能,进而催生创新集群聚变。去年11月20日,海陵区发布第三届“科企联姻”技术需求、成果转化“双百”榜单。海陵区委书记孙群说,海陵是一座“视创新如生命、把创造当使命、抓科创最拼命”的城市,正在努力建设近悦远来的长三角创新高地。

打造高质量发展“最强引擎”,泰州还频频“牵手”院士专家、“联姻”大院大所。据泰州市科技局局长包亚介绍,泰州坚持把平台载体作为关键抓手,形成有利于创新成果迸发的“场效应”。在北京、上海等创新资源富集地区布局建设离岸创新中心,启动“大院大所及人才集聚工程”,建成重大研发载体16个,集聚一流研发团队19个。

找准动力支撑,聚力转型增强发展动能。泰州持续提升产业竞争力、创新引领力、项目牵引力、城市承载力、生态支撑力,全力推动发展转型出关。2022年,泰州新增获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6家,累计达47家;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4个,累计达7个;当年新增数分列全省第六位和第三位。

推动价值实现,连续三年荣膺“最具幸福感城市”

一年一度,遇见幸福。去年12月21日,“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在杭州发布,泰州市连续第三年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总体幸福度排名地级市第三位。

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游历泰州,称赞“这城不很大,但各种尘世的幸福极多”。如今,泰州人的幸福,充盈着“口袋充实更富泰、百姓生活更康泰、社会治理更祥泰”的喜悦。

周末不停工、24小时“人停机不停”,自动生产线快速运转,工人们忙碌而熟练地投料、制粒、压片、包装、质检、入库、发货……这是眼下泰州市重点医药企业扩产能、保供给,最大限度满足群众购药需求的一个缩影,也诠释了“泰州健康”的作为与担当。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以来,泰州市建立运行协调工作机制,发改委、工信局等为本地重点医药企业专门成立驻厂专班,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用电、用工、原材料供应紧张等困难。从去年12月19日起,扬子江药业每日供应蓝芩口服液6万盒、柴芩清宁胶囊2万盒,济川药业每日供应蒲地蓝消炎口服液1.49万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3000盒。

推动价值实现,致力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如何切实解决好平均数背后的大多数问题,物质富裕基础上的精神富足问题,指标背后群众获得感的问题?泰州为此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尽管财政增收的压力很大,但泰州每年安排全部财力的75%、新增财力的80%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下决心把“祥泰之州,幸福之城”建成老百姓想要的样子。

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继续领跑全省,一朵朵富庶、文明的幸福之花渐次绽放。水乡兴化,是全国最大的大闸蟹生产基地,河蟹养殖面积63万亩,常年产量6.7万吨左右,实现产值44.7亿元。在兴化市海南镇新伍村,64岁的吴良芹是远近闻名的水产养殖大户。谈及这两年的收成,他满脸笑容,“收益好着呢,每亩纯收入一万三四千元!”

时代的指针,指向新的刻度;奋进的脚步,迈上新的征程。埋头苦干,锚定“崛起中部”,泰州不断用新的奋斗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一幅古今交融、水韵梅香、产城共荣、祥泰安康的美好图景,正在泰州大地上展现出最为现实的模样。

作者:陆峰 戴军农 周建平 赵晓勇 卢佳乐   编辑:王迅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