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2江苏两会 > 你有所呼 我有所应 > 政协委员 > 正文
两会“强国”在线︱刘彤:医养结合托起“最美夕阳红”
2022-01-21 18:31: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编者按:“六个显著提升”是江苏未来五年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也是履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重大历史使命的任务蓝图。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聚焦“六个显著提升”,作了系统部署。如何实现“六个显著提升”,让江苏在现代化进程中先行一步、走在前列,作出江苏贡献?“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中国江苏网开设“两会‘强国’在线”专栏,邀请代表委员就热点话题上“强国”建言献策,传递参政议政好声音。

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养老服务工作关乎民生、连着民心。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开展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着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江苏省政协委员、镇江市九久老年康复中心院长刘彤对此十分振奋:“健康是保障老年人独立自主和参与社会活动的重要基础,推动医养结合,为老年人提供多层次、多样化健康养老服务,江苏大有可为。”

养老是家庭的义务,也是政府的责任

“要高度重视、倾情解决‘一老一小’问题,让老年人都能安享晚年,让孩子们都有快乐童年。”1月19日,省委书记吴政隆在政协江苏省第十二届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说。书记的讲话,让从事养老工作12年的刘彤感觉到了温暖。在她看来,养老事业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应该充分发挥政府在养老工作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医养结合加快发展。

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历,刘彤对全省养老工作提出建议:“一是加大引导。制定出台推进医养结合的具体办法,明确业务规范、服务标准和管理标准,为基层开展工作提供依据和指导。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构建居家享老、社区安老、机构颐老的分层次、全覆盖服务体系。二是加强统筹。建议省级层面强化卫生健康部门的牵头作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设健康养老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通医疗和养老信息壁垒。三是试点推进。建议从省级层面加强试点推广,实现从点的突破到面的提升、从量的积累到质的改变。”

养老是幸福的保障,更是民生的底线

民间有句俗语,“久病床前无孝子”,在现代社会中,当家庭中出现失能老人时,儿女由于工作忙和护理经验缺失等原因,通常很难照护好失能老人,有人曾形象地比喻,“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刘彤认为,失能失智和长期卧床的老人,是养老工作中最需要关注的群体,这类家庭的养老压力最大、负担最重、生活最难。

刘彤建议进一步加大保障力度,在确保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同时,减轻经济压力、释放家庭负担。努力做到三个“一部分”:一是医保分担一部分,探索将医保个人账户用于支付长期护理保险、居家护理服务等,推动有病治病、失能护理、无病康养无缝对接,用“一张床位”满足三种需求。二是社会帮助一部分,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结对挂钩,制度性送医上门,鼓励开展“时间银行”等互助养老和志愿服务,营造尊老爱老的社会氛围。三是政府补贴一部分。扩大公益性医养结合机构覆盖面,加大对低保老年人的医疗救助保障,提高低保边缘家庭失能失智老人入住医养结合机构补贴力度,实现应养尽养。

养老是老年人的需求,却是年轻人的事业

人人都有老去的那一天,帮助今天的老年人,也是帮助明天的每一个人。在养老问题上,年轻人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然而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时常出现“银发人照顾白发人”的现象。

如何在养老事业中注入更多的“新鲜血液”?刘彤认为,可加快培养老年医疗、护理、心理和健康管理等专业人才,壮大全科医生和养老护理队伍,并在薪酬和职称评定上作出一定倾斜,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投身养老事业。此外,要更好发挥子女的家庭养老照料作用,通过推进住宅适老化改造、建设家庭病房、普及家庭医生等,使家庭成为养老的第一道护栏。

记者孙晟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孟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