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1全国两会 > 两会看江苏 > 正文
全力实现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省农经学会会长、研究员胥爱贵
2021-03-05 07:00:00  来源:新江苏·中国江苏网

全力实现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走在前列

——访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省农经学会会长、研究员胥爱贵

记者 袁媛

今年全国两会上,推动乡村振兴成为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和热议的话题。如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记者专访了江苏省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原副组长,省农经学会会长、研究员胥爱贵。

记者:乡村振兴衔接脱贫攻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胥爱贵: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下,“三农”工作中心实现了历史性转移。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三农”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不管是全国还是江苏,不少地方脱贫基础还比较薄弱,有些脱贫户收入水平还不高,就业还不够稳定,抵御风险能力还比较脆弱;有些边缘户稍微遇到点风险变故,就可能重新滑入贫困。因此,现有脱贫成果必须巩固拓展,在“十四五”期间设立过渡期,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区别具体情况分类精准施策,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要推动脱贫产业提档升级,加大对脱贫群众就业和农村创新创业的支持,提升其自我发展能力。对经济薄弱村要加大财政投入、金融服务、土地支持、人才智力支撑的力度,拓宽集体经济发展渠道。要推动脱贫攻坚政策举措和工作体系向乡村振兴的平稳过渡,用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现两者的有效衔接。

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对江苏“三农”发展寄予厚望,2014年视察江苏时就要求我们带好头、领好向,推动现代农业建设迈上新台阶,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我们必须始终牢记总书记的谆谆嘱托,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全力开启江苏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征程。

记者:江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如何以产业兴旺来引领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胥爱贵: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期间,江苏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迈上了大台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江苏是经济大省,也是农业大省,无论是从自然条件、地理区位,还是从发展基础、实体经济优势看,我省都有条件担当好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任。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聚焦产业兴旺,深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全面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

要大力发展高效精品农业,依托绿色蔬菜产业基地、标准化生态畜牧养殖场、水产健康养殖场等,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外向型农业、高科技农业、精致农业。要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以培育千亿元级特色产业为重点,做大做强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一批乡土特色产业十亿元镇和亿元村。要大力提升农业绿色发展质量,形成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匹配、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农业发展新格局。开展农药、化肥使用情况监测,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规范养殖场粪污处理,加强秸秆综合利用。要大力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开展种业“卡脖子”技术攻关,加快“苏字号”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要大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把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作为重要切入点,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江苏特点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记者:江苏应如何通过乡村建设改善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条件,实现人的现代化?

胥爱贵: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是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短板的重要抓手。“十四五”及今后很长一段时期,我国乡村形态将快速演变,要充分尊重城乡发展建设规律,围绕乡村建设“建什么、怎么建”这一重大历史课题,突出硬件和软件两个重点内容,切实处理好城乡关系。

要把科学规划摆在第一位,在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的基础上,有序推进镇村布局规划实施和动态更新,实现“多规合一”。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因村制宜,不搞“一刀切”。要强化“硬件”建设,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公共基础设施要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上下功夫,全面改善水、电、路、气、通信等设施条件。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厕所革命、村容村貌提升、长效管护等重点任务,抓住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处理和黑臭水体治理等薄弱环节,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要持续推动全省农民群众住房条件改善,加强规划设计、特色塑造、文化挖掘,加快完成苏北农房改善任务,加强后续社区治理探索,科学稳妥谋划推进苏南苏中农房改善,真正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要强化“软件”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农村现代化不仅包括“物”的现代化,也包括“人”的现代化,以及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持续推动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优化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等公共资源在县域内优化配置,把乡镇建设成为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加强和改善乡村治理,深入推广“马庄经验”,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功能,弘扬优秀农耕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持续提高乡村人才素质,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加快形成“新农人”群体,使他们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生力军。

作者:袁媛   编辑:戴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