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顾敏
扶贫办刚给村民送来鸡苗,人居环境检查却不允许大家散养;今天这拨来检查、明天那拨来参观,村干部无奈之下移花接木、应付糊弄,只能“用形式主义来对付官僚主义”……这是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贺云翱入村调研时了解到的种种“怪现象”,这也促使他撰写提案,呼吁切实为村干部减负、让他们集中精力为民服务。
实际上,为基层减负相关政策出台了不少。但贺云翱走访调研中发现,不少好政策并未真正“落地见效”。今年春节前夕他来到一个村调研,当地村干部凌晨4点多才结束会议。“他们抱怨最多的,就是各种检查、督导、考核‘没完没了’,工作好像永远做不完。”
在贺云翱看来,农村基层干部离群众最近,最清楚群众疾苦,最明白群众所思所想,他们的工作状态与精神面貌切实影响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进程和质量。要切实将减负落到实处,首先就要把村干部从“文山会海”里解放出来。他建议,尽量做到能不开的会不开,少开会、开短会、开管用的会、开网络会,将发文工作与打电话、发短信、微信等方式相结合。“过多的检查只能得到形式主义的反馈,对实际工作无益。要给予村干部充分信任,一次性布置任务,重在考查结果。”贺云翱同时还建议,切实落实国家关于提高村干部待遇的政策以及晋升选拔制度,让他们感觉到工作上“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