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两会云访谈 > 正文
两会云访谈 | 新时代劳动教育如何落地生根?
2020-05-22 22:0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访谈嘉宾】

王立峰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

王立峰

李鸿彬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

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

两会开幕之际,全国人大代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王立峰,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李鸿彬做客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两会云访谈”栏目,畅谈新时代如何加强劳动教育,让劳动教育“重新回归”。

主持人:请教两位,如何理解“当下劳动教育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

李鸿彬:党的教育方针中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近年来在一些青少年学生当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独特的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劳动教育正在被淡化、弱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全党全社会高度重视劳动教育,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劳动教育,我觉得正当其时。

王立峰:无论在大学,还是中小学,大家对劳动教育的认识都很不够。首先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设置非常之少,只有一些简单的手工课程。大学里会有一些实践环节,而真正动手的也就是一些科学实验等等,真正的劳动教育比较少。今天的学生,绝大多数是在不愁吃穿的环境中长大的,他们会感觉很多东西的获得都是“天经地义”的,对劳动的内涵概念也并不清楚。因此,亟需树立劳动创造一切、财富源于劳动的价值观。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劳动致富都是一个必要的基础。

主持人:能不能结合两位的成长经历,谈谈劳动教育的影响?

王立峰:我生长在河北唐山的农村,我们当时除了寒暑假,还有两个小假期,一个叫“麦假”,一个叫“秋假”,大概一周到十天左右的时间。放这个假是做什么呢?就是让我们跟着家里的大人们去地里干活。在“麦假”里,我们是去地里割麦子。那个时候是六月中下旬,麦子密密麻麻的,周围根本就没风,浑身全是汗。还有那个麦芒,让人感觉身上特别痒,但是麦子收割完了以后,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丰收的喜悦。所以说,当时的劳动教育都是自然而然的,学习和劳动教育是并行的,教育本身还是一个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

李鸿彬:我是1985年参加高考的,生活在农村、成长在农村,我们放学以后回到家里,会有各种各样的劳动,比如割草喂猪、喂羊,放牛……我觉得这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笔财富,让我明白美好生活是需要通过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这也让我倍加珍惜身边的劳动成果,更加珍惜自己读书的机会。我工作以后,也经常回想起小时候的经历,也倍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工作机会。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品质和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到我的血液当中。

主持人:两位代表都身处教育第一线,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如何看待目前劳动教育的现状?

李鸿彬:我想,对这个问题的分析,应该要考虑到现状,即我们当下经济发展的水平跟以前是不一样的,物质生活水平跟以前相比已大大提高了。

从家庭这个层面上,目前家长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考试成绩到底高不高,更多地要求自己的孩子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课业学习任务上。从学校这个层面来讲,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往往是看升学率。同时从社会层面来看,从事体力劳动的行业或者专业,还没有得到一个足够高的社会地位,所以多方面都造成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王立峰:我觉得现在劳动教育确实不是太乐观,对大中小学生的劳动教育都比较缺乏。其实劳动教育并不等于干活,必须选择适合的劳动项目,对劳动的过程进行必要的设计,中小学的手工课程不能替代劳动教育。很多学校还刻意压缩了劳动课,怕小孩摔着、碰着,其实劳动课是面向每个普通人的必修课。到了大学里面,实践课程中有一块内容,其实也是劳动教育的一部分,但还没有真正地把劳动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

主持人:结合日常工作,您觉得如何才能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这个重要课题?

李鸿彬:我的理解,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干一些活,至少要达到三方面的目标。首先我们的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身边人的劳动成果,知道劳动是最崇高的,劳动最伟大、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其次要让孩子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和品质;最后则是让孩子们掌握生产劳动的一些方法或者技能。

我们学校对劳动教育已经做了一些制度化的设计和安排,落实融入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比如我们在通用技术的选修课当中开设了缝纫课、木工课,已有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我们也安排了高年级的学生到校外的学农基地去参加一段时间的劳动教育。比如,在高二下学期,学生会到溧水的学农基地去待一段时间。还有学校食堂、体育馆、操场等公共场所,我们也安排学生去定时打扫卫生。一段时间下来,应该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王立峰:实际上我们现在也在思考,在高校师资紧张的情况下,更好地把劳动教育跟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我们学校里面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本身就包含了劳动教育,比如,大部分学生都要参加金工(金属加工工艺)实习;参与“车钳刨铣”各项劳动,比如钳工就是学生亲手制作一个榔头,车工方面是我们帮着工人师傅一下子能“车”(车床加工)几百个零件……因为每个人都负责其中的一个工序,在劳动过程中,大家的团队合作精神也会获得提高。这是一个面向工程师职业的劳动学习过程。

所以我们认为,在大学里面,实践教学跟劳动教育是可以打通的,但劳动教育仅靠学校来抓还是不行的,我们最近提炼了一个建议,希望建立一个区域化的工程训练中心,一个城市的高校学生都可以到这个工程训练中心来,进行劳动实践环节,可能会弥补劳动教育、工程训练的不足。

策划:任松筠 孔德信

统筹:高伟 范杰逊

文案:杨频萍

摄影:肖勇

剪辑:陶蓉

素材:沈蕾王瑶

制图:杨晓珑

检校:金勇

作者:杨频萍   编辑:苗津伟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