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 > 2020全国两会 > 强国看两会 共饮一江水 > 正文
【上海】寿子琪代表:长江大保护,做好这三道“数学题”
寿子琪
2020-05-24 16:17:00  来源:上观新闻

持续关注长江大保护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寿子琪,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报出一组数据: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实施4年多来,长江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干流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从2015年的67.0%提升到2019年的80.7%。

看到阶段性成效的同时,隐忧仍在,“当前,长江大保护的整体形势依然严峻,流域内地区间发展以及发展各领域与生态环保之间不协调不平衡仍然突出,流域整体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依然任重道远。”寿子琪认为,要统筹落实源头防治、生态扩容、协同保护和科学评价,做好污染“减法”、生态“加法”,高质量发展“乘法”;加快恢复自然生态,增强废水、垃圾等处置能力,提升环境承载能力;以水源安全、水质改善、水生态恢复为重点,强化水岸协同、上下游协同、部委协同和部省协同,打造全覆盖、综合性的共保体系。

寿子琪具体谈到了这三个关键词:一是沿江岸线。统计显示,长江中下游岸线利用率从1995年的9.9%增至2013年25.8%,岸线的开发利用侵占了大量的沿江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导致沿江湿地面积缩减、破碎化加剧,严重制约了长江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年来各地在岸线整治上下了很大功夫,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还要加大力度。”他建议,要加快构建沿江湿地生态体系,优化空间布局,落实“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加快恢复自然岸线。

第二个关键词是联动共保。寿子琪提到,当前,水利、生态环境部门分别建立了水文(水质)、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体系,上海水务、生态环境部门还联手国家相关流域、海事、海洋管理机构在长江口构建了“一网47站”的联合监测体系,系统开展潮位、流量、波浪、盐度、泥沙、水质和风速风向等的在线监测。但要真正做到“全覆盖”、“全天候”,打造“天地一体”的综合性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势在必行。在他看来,当前最紧迫的是将生态环境部门的沿江干支流水环境和水源地监测信息、交通部门的船舶自动识别系统和危化品运输信息、水利部门的水文和水资源调度信息等有效整合,并在沿江各地实现跨区域、跨部门、跨层级的共享和应用。

第三个关键词是科学评价。长江口处在流域末端,生物物种最丰富、生态系统最敏感,其生态系统演变综合反映长江流域的整体变化。国外经过长期研究积累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生态评价方法,而国内还缺少公认的、权威的河口生态评价体系。寿子琪建议,借鉴国外河口海湾生态评价和共保经验,研究构建专门针对长江口的生态综合评价体系,更加科学客观地表征长江口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健康度,系统综合反映长江大保护的实际成效。

(原载于2020年5月23日“上观新闻”)

作者:王海燕 谈燕   编辑:苗津伟
下一篇